傅抱石(1904-1964)江西新喻人,早年留学日本,攻东方美术史学。由于长期对真山真水的体察,画意深邃,章法新颖,善用浓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体,达到翁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在传统技法基础上,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对解放后的山水画,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其人物画,线条劲健,深得传神之妙。解放前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教授。解放后,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出版有《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研究》、《中国山水人物技法》、《中国绘画理论》、《石涛山人年谱》、《罗马尼亚写生集》、《捷克斯洛伐克写生集》、《东北写生集》、《浙江写生集》等。又精篆刻,并有《印谱》行世。其代表作有《兰亭图》、《丽人行》、《九歌图—湘夫人》、《江南春》、《待细把江山图画》等。一九六五年病逝南京,卒年六十二岁。
年表:
1904年 10月5日生于江西省南昌市。
1929年 著《中国绘画变迁史纲》。
1933年 得徐悲鸿之助赴日本留学,入东京美术学校研究部,攻读东方美术史及工艺、雕刻。
1934年 在东京举办个人画展,颇得好评。翌年 7月回国,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抗日战争时期,在郭沫若主持的政治部三厅任秘书。后定居于四川重庆,继续在中央大学执教。
1942年 9月在重庆举办壬午个人画展。
1946年 返迁南京。
1952年 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
1957年 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江苏分会主席、江苏书法印章研究会副会长、西泠印社副社长、全国政协委员。
1965年 9月29日卒于江苏省南京市。少时家贫,11岁时在瓷器店学徒,开始自学篆刻、书画。后由街邻资助考入省立第一师范附小。1925年著《国画源流概述》。1926年毕业于一师艺术科,留校任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