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诗词园地     书刊编辑     理论研究     学术交流     专业培训     国际合作     咨询服务     经典展厅     当代名家     艺术资讯  
 
北京时间
新闻公告: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资讯 >> 阅读文章
 站内查找:

齐白石:老头子谈起恋爱,就像老房子着了火!


来源:中国民族书画院-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2-12-20 17:20:44 查看次数:100

世人都知道,齐白石卖画,不论交情,都按润格来,向来是不会多画的。

可偏偏有这一幅,齐白石不仅多画了,还画得密密麻麻,铺满了整个画面,乍眼一看上去,便是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十分喜庆。


齐白石《福祚繁华》

而这幅画的由来,更是颇有意思的一个故事。而且还要说到齐老先生的一些风流韵事上去。

彼时老头子原配和子女都在湖南乡下,一个人在北京漂,十分寂寞。正巧遇上个叫胡宝珠的小保姆。老头子喜欢上了小妹妹,经过朋友牵线,58岁的齐白石娶了18岁的胡宝珠当偏房。

而这位朋友,更是来头不得了,他除了是齐白石的媒人,可以说还是他背后的推手

我们先来看一看这幅四屏的画。


第一屏是硕果累累的枇杷和荔枝。


这第二屏,是红彤彤的豆荚和老少年。


第三屏则是富贵的红色牡丹和桂树。


第四屏是娇嫩的芙蓉和金菊。

这四屏红红火火的画,正是老头子送给他这位媒人朋友的,满屏都是激情。

那么这位好友是谁呢?他名叫胡鄂公,号南湖,比齐白石小上足足20岁,齐白石喊他南湖老弟。


胡鄂公像

胡鄂公这个名字,或许现在人不识,但他当时名气可比齐白石大得多。


周恩来写给胡鄂公关于促成抗日统一战线的亲笔信,2015年西泠春拍,成交价365.5万元

胡鄂公,辛亥革命的干将,李大钊介绍入党,当过中共北京临时市委宣传部长和中共情报部长。

武昌起义的时候,革命军的第一张正式委任状就是委任胡鄂公为鄂军水陆总指挥。

他还是谍战中的“潜伏”,抗战期间,他作为孔祥熙的私人顾问,与日本人秘密谈判,借机刺探日军情报。总之,这个人跟各路神仙都搭得上关系。


齐白石和胡宝珠

他跟齐白石,也是段说来十分让人感慨的故事。当时齐白石还是个被北京画家瞧不上的“野狐禅”,直到胡鄂公看到了他寄卖在店里的“破烂小六条”(即《秋声》六屏,现藏于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胡鄂公买下了这幅画,还宣称这一幅价值百金。可以说,他既是齐白石的知音,也是齐白石的推手。胡鄂公的身份使得他眼界不同于常人,他劝说齐白石坚定信心:“你的书画篆刻,火候已经到了,何苦再回湖南乡下混日子。待在北京多熬个三四年,那些大款大官必定知道你的大名,也不辜负这么多年的辛苦努力。”

他不仅说,还请海派盟主吴昌硕替齐白石代订润格。经此一遭,齐白石才算是在当时的画坛真正站稳了脚跟。

胡鄂公和齐白石的交情,显然也不仅于艺术。胡宝珠原先,就是胡鄂公家中的佣人。但齐老先生喜欢,便成了世纪佳缘。胡宝珠很有艺术天赋,临摹起齐白石的画作十分相像,虽然后来为免非议不再画画,但也陪着老头子演着双簧。

有人来买齐白石的草虫,老头子推托说年事已高,不能再画,只给夫人留了一本,“宝珠,客人想要你那本册页。”宝珠回答:“不卖。”齐白石又说:“卖了吧,客人给个好价钱。”一唱一和,画价便抬上去了。


齐白石的生命力旺盛,胡宝珠前后为他生了4男3女,到78岁时还得了小儿子齐良末。老头子对小娇妻也宠爱得紧,还专门写了一个告示,告诫弟子们不要对师母乱献殷勤:“凡我门客,喜寻师母请安问好者,请莫再来。”


这样的密度,在齐白石的作品中实在少见

画完这幅后,老头子的激情仍然遏制不住,又开始吟诗。大家都知道,齐白石自己号称“诗第一”,书画印什么的都是余事,诗成之后才发现略显尴尬,画得这么密,题诗的空间不够啊,老头子只好自嘲:“余画此幅成,得诗一首,惜无空处不能写上。”


说到这里,也有个妙事。17世纪,大数学家费马在一本书的空白处写下了一个数学猜想,也就是著名的费马大定理。但他当时却说:“关于这个猜想,我有一个十分美妙的证明,惜无空处不能写上。”害得多少数学天才绞尽脑汁,花了300多年时间,一直到1995年才最终证明这个猜想。


法国数学家费马和费马大定理

齐白石这四屏“生平最稠密”的画,送给了胡鄂公。

但艺术品的生命,总比人要长,胡鄂公去世后,这四屏也流出胡家。


云海阁主人张宗宪

几经辗转,这幅画前任主人,也非等闲之辈——收藏界无人不知的云海阁主人张宗宪。张宗宪先生其人,颇有些故事,他的江湖地位,也不是只凭年龄混到的。

张宗宪出身旧上海古董世家,曾被称作“败家子”,年仅12岁的时候只喜欢跳舞,极爱好风月场所,这一点让当时张宗宪的父亲操碎了心。

可就是这样一个他。20岁时却只身闯荡香港。到1951年才正式开设自己的古董店,店名为“永元行”。当时开设古玩店是很艰难的。上世纪40年代末,北京的旧王孙、上海的昔日收藏家纷纷避居香港,香港顿时成了中国文物流通的重镇。庆幸的是,北方来了一个梁雪庄(三爷),梁三爷对他颇为赏识。

于是,张宗宪就硬着头皮向梁三爷借了十两金子,当时十两金子约合2700港元。 孤注一掷的张宗宪,立刻与在上海外贸工艺品公司工作的父亲接上线,汇去3000港元,上海外贸工艺品公司发来一批旧工艺品。也就是这批货,成就了年轻的张宗宪。这批货旗开得胜,很快就卖出去80%,收款1万港元,还清了梁三爷的借款。这就是张宗宪在香港淘到的第一桶金。

老头子现在90岁了,仍然谈笑风生,跟古玩字画谈了一辈子恋爱,四处飞参加拍卖和艺术活动,胃口好,记忆力好,精力好,并且春心不老,穿华服,戴花帽,兴之所至跑上台和泳装模特开心尬舞。

他说,“只要东西好,贵了还能贵!”


张宗宪看中精品,他拍下齐白石的这四屏,自然是是毋庸置疑的一种肯定。但是提到齐白石,便不能不提到吴昌硕。这是总避免不了的比较。


吴昌硕

虽然在市场表现上,吴老师有点落后于更加亲民的齐白石,但老师总有一些学不走的后手。吴昌硕画过纱帽石,“虽非形似,而神在个中”。这种石头,不是谁都敢画的。


吴昌硕《石生而坚》

艺术史上这两位大师,多多少少是有些疙瘩的。齐白石堪称爆红,而红了许久的吴昌硕自然是有些不舒服,曾道:“北方有人学我皮毛,竟成大名”。

齐白石却也不甘示弱:“老夫也在皮毛类”。面对质疑,此后他也不再多言,而自己埋头在艺术道路上不断精进。比如1928的这幅观音造像,已经颇有自家面貌。


齐白石《南无观世音菩萨》

吴昌硕活了83岁,齐白石93岁,而张宗宪已经89岁,虚岁九十,眼看这精力还要往一百岁奔。老头子们虽然年纪大,但他们折腾起来的那片世界,还是热闹的很。

上一条:南张北齐的《杂画册》,你更喜欢哪个?
下一条:吴冠中 | 上亿的画,他烧了300幅!
相关文章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解密:养生保健,求于中和 2017-07-18 14:58:08
 岭南二居的画(高清百图) 2023-02-27 16:39:20
 中国民族书画院院长胡立新禅意新水墨之十六 2023-11-16 15:42:03
 潘天寿对石鲁和长安画派作品,说了这一段话,让人深思 2022-11-30 17:24:56
 津甘两地书画联展在天津举行100余件作品展示东西部协作发展成果 2023-05-26 16:15:08
 石涛的云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023-02-24 17:48:08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戏墨》 2023-11-12 20:16:06
 以心会理俱圆融——浅谈徐尧林的瓷器创作艺术 2022-11-29 15:50:54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赞助商链接
  最新更新  
 广东省美术作品展开幕 展示五年新成就
 “苍润——温骧的漆骨墨心”展览在深圳何香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三世行》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杭州余杭娘娘山》
 “文明赓续·古今交融——许鸿飞雕塑世界巡
 “浙丽同心·寻美莲都”——新阶层赋能丽水
 胡立新言道《贫道子-过期乎》
 荣宝斋(深圳)2024春季拍卖会大幕将启,佳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刘必新》
 “石破天惊——盖会宁当代水墨艺术展”即将
 “深入基层·面向大众——中国民族美术双年
 又是一年春好处:中国嘉德2024春季拍卖会即
 “嗨,上海”旅美摄影家龚建华摄影展启幕
 新地标来了!“之江同心·艺术点亮乡村”莲
 新地标来了!“之江同心·艺术点亮乡村”莲
  阅读排行  
 谷枋鄄画作
 官景辉先生、宋家顺先生拜访胡立新居士
 著名书法家宋家顺先生为胡立新居士书写对联
  胡立新居士和世界胡氏宗亲会深切缅怀胡乔木
 胡立新居士为中国书协理事宋家顺先生书写—
 胡立新居士为中宣部官景辉先生书写——景辉
 胡立新居士——毛泽东欣赏的长联
 胡立新居士将赴香港出席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
  墨海文馨——王继良国画精品展在中国文字
 由齐白石天价看市场的疯狂
 拍卖价是否该成为收藏定价器
 胡立新居士出席百年乔木——纪念胡乔木诞辰
 西班牙画家达利尘封画作即将在纽约亮相
 胡立新居士——唾液:人体自带的抗癌第一道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书画艺术网 | 世界胡氏宗亲网 | 中外新闻网 | 国家民委 | 中国民族书法美术网 | 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 | 雅昌艺术网 | 课程导报 | 书行天下 | 中国民族书画旅游网 | 华人频道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
     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C) 2009-2015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www.mzwh.org. 联系邮箱: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