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诗词园地     书刊编辑     理论研究     学术交流     专业培训     国际合作     咨询服务     经典展厅     当代名家     艺术资讯  
 
北京时间
新闻公告: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资讯 >> 阅读文章
 站内查找:

中国传统艺术中“隐”的文化内涵


来源:中国民族书画院-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3-01-20 16:29:19 查看次数:98


元 钱选 归去来辞图 106.6cm×26cm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元 钱选 归去来辞图 局部之一

道家思想注重自我文化修养和身心修养,这与老庄的“心斋”“虚静”有关联。隐逸心态和身份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归隐方式。

心隐,是达到最高境界的忘我,物我合一,浑然天成,追求精神高度自由。在宋元易祚后,钱选立志不仕元朝,在有着丰厚的人文底蕴和秀丽景色的家乡吴兴退避隐居,他以一种恬淡平静的心隐潜心绘画,对元初绘画的发展有承先启后之功。


元 钱选 归去来辞图 局部之二

一 皈依老庄的心隐逻辑起点

在理论上构建心隐逻辑和框架的是道家学说,老子提出了“涤除玄鉴”的观点,“涤除玄鉴”就是要去除人类的各种欲念和成见,保持内心的虚静,从而实现对“道”的观照。庄子在老子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心斋”,即空虚的心境。排除心中的各种欲念,超然物外而不热衷于物,用空虚的心境直观、把握无限的道。达到“心斋”的途径就是“坐忘”,即“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

他的“心斋”“坐忘”思想,即是对心隐的最好诠释。“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一个人排除了内心的各种利害观念,抛弃世俗名利,保持心灵和精神的高度自由,追求“逍遥于天地之间”平易恬淡的简朴生活,完成生命意义的传达。


元 钱选 瓜茄图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先从“庄周梦蝶”的故事来看:“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庄周梦里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蝴蝶,还是庄子?恰是一只形随心往,和风起舞,自在从容的蝴蝶,对诗意生活的不懈努力,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对个性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人性自由的维护。

再者从《庄子·逍遥游》中:“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与天地合一的逍遥游,渴望率性淡泊的生活,能够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逸,不带面具,不用趋炎附势,主张修身养性、清净无为,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中保持独立的人格和“自然澄明的人性”。


元 钱选 梨花图 95.4cm×31.2cm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元 钱选 梨花图 局部

最后,庄子的心隐理论首见于《庄子·杂篇·庾桑楚》:“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不为也。”心隐就是隐于心,便是“忘”,在“清贫”和“简朴”中让各物按其物性自由发展,不受外物侵扰,不依赖任何外在的纯粹自由的心灵遨游于天地之间。隐心于世俗之外,坚守内心的追求,正确看待自己和外界,顺应事物的自然运转,注重的是精神之隐,追求的是心灵的自由,建构起理想人生的最高境界。


元 钱选 来禽栀子图 31.2cm×95.4cm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元 钱选 来禽栀子图 局部

在中国的历史上,在朝代更迭以及战乱等大事件中,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理想一直是士子在其选择入世和出世的精神支柱。“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老庄主张道法自然,清新寡欲,提倡隐逸避世,这就提供给元初战乱过后的文人一种思想依托,道家遁世的思想契合了当时宋元交替中大部分士子不仕新朝的民族气节。

在元初文人中有相当一部分都信奉道教,则选择隐逸于山林、市井,以自然之美好,抚慰其现实生活中的伤痛以及政治上的失意,曾被称为苕溪道人的钱选也是其一。隐士因隐逸心态、身份、时代、意图等不同又有着不同的归隐方式,以及不同隐逸方式带来不一样的生活和人生。钱选的心隐是最高境界的忘我求静,注重独立的人格,追求心灵的纯净,诠释精神的自由。


元 钱选 八花图之八

二 仿效陶潜桃花源的隐逸生活

隐逸,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源远流长的社会现象。历史上的隐逸之人,即所谓的隐士。中国最早的隐士从上古时代的许由、巢父开始,至商周伊尹、姜尚、伯夷、叔齐,秦汉时的商山四皓、张子房,再汉以降的诸葛亮、陆机、谢安、陶渊明、陶弘景等直到明清,远离公众遁迹林泉的士人时有出现,且为数甚多,其中谈论聚焦相对集中的还是“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陶渊明虽多次出仕,但终坚决隐居,所谓“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


元 钱选 花鸟图三段卷 316.7cm×38cm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元 钱选 花鸟图三段卷 局部之一

在陶渊明生活的晋宋时代,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政治腐朽,社会动荡,他找不到疗救社会之方,又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一身傲骨“不为五斗米折腰”。于是他只能像无数面对黑暗茫然无力,无可奈何的文人一样,将目光投向理想中的极乐世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五》)这才是他向往的真实生活,回归田园的陶渊明沉浸在乡居和农耕的欢乐中,远离官场的险恶,成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陶渊明的隐逸生活成为东晋以后历代文人士大夫称颂和仿效的楷模。心隐在晋朝被世人尊奉,不论是在野者甘于寂寞,乐守清贫的自我情操激励,还是高居庙堂者急流勇退,不恋仕途的自我坦荡比附,均借此来高蹈情怀,宠辱不惊,不求闻达,从而获得自己内心的自在与和谐。


元 钱选 梨花双鸠图 97cm×30.2cm

美国辛辛那提美术馆藏

陶渊明的诗作在清新自然的氛围中营造了一种恬淡宁静、纯朴自然的境界,这正是老庄艺术境界与人生境界的合一。钱选追慕陶渊明式的的隐逸生活,他曾画了多幅《归去来图》以示对陶潜的景仰之情,画中曾经题诗:“衡门植五柳,东篱采丛菊。长啸有余清,无奈酒不足。当世宜沈酣,作色召侮辱。乘兴赋归欤,千载一辞独。”钱选的传世作品《柴桑翁像》卷描绘陶渊明头戴明纱巾,脚着木屐,携杖款款而行的样子。

画中题道:“晋陶渊明得天真之趣,无青州从事而不可陶写胸中磊落,尝命童子佩酒以随,故时人模写之。余不敏,亦写此以况。”可见钱选是借陶渊明来书写胸臆,仿陶潜之隐逸,寻道老庄,建自身之心隐,表达对陶潜自喻的隐居素志和平淡生活情趣的田园生活的向往,钱选在生活和绘画创作中极力营造心目中“桃花源”,一个平和、繁华但又远离尘世,隐心俗世之外,又从世外深情俯视人间之境。

上一条:春节“不打烊” 新疆美术馆陪您过大年
下一条:“西泠八家”书法对联欣赏
相关文章
 第八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书法篆刻——入选作品 2023-05-06 14:18:45
 盘点史上最经典电影镜头TOP100 2017-03-17 12:48:52
 豪放派花鸟画,不拘泥于物象,大笔纵横恣意挥洒,简直不要太美! 2023-02-07 17:15:10
 “万物生——王德晓作品展”在山东齐河举行 2023-10-08 15:58:51
 守正求新:第五届艺术市场·北京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举办 2022-11-09 15:39:56
 “东阳五子”书画展 2009-10-20 09:55:01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正对》 2023-05-04 19:35:07
 彩色中国 | 从1960到1990 2017-03-17 12:17:18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赞助商链接
  最新更新  
 广东省美术作品展开幕 展示五年新成就
 “苍润——温骧的漆骨墨心”展览在深圳何香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三世行》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杭州余杭娘娘山》
 “文明赓续·古今交融——许鸿飞雕塑世界巡
 “浙丽同心·寻美莲都”——新阶层赋能丽水
 胡立新言道《贫道子-过期乎》
 荣宝斋(深圳)2024春季拍卖会大幕将启,佳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刘必新》
 “石破天惊——盖会宁当代水墨艺术展”即将
 “深入基层·面向大众——中国民族美术双年
 又是一年春好处:中国嘉德2024春季拍卖会即
 “嗨,上海”旅美摄影家龚建华摄影展启幕
 新地标来了!“之江同心·艺术点亮乡村”莲
 新地标来了!“之江同心·艺术点亮乡村”莲
  阅读排行  
 谷枋鄄画作
 官景辉先生、宋家顺先生拜访胡立新居士
 著名书法家宋家顺先生为胡立新居士书写对联
  胡立新居士和世界胡氏宗亲会深切缅怀胡乔木
 胡立新居士为中国书协理事宋家顺先生书写—
 胡立新居士为中宣部官景辉先生书写——景辉
 胡立新居士——毛泽东欣赏的长联
 胡立新居士将赴香港出席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
  墨海文馨——王继良国画精品展在中国文字
 由齐白石天价看市场的疯狂
 拍卖价是否该成为收藏定价器
 胡立新居士出席百年乔木——纪念胡乔木诞辰
 西班牙画家达利尘封画作即将在纽约亮相
 胡立新居士——唾液:人体自带的抗癌第一道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书画艺术网 | 世界胡氏宗亲网 | 中外新闻网 | 国家民委 | 中国民族书法美术网 | 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 | 雅昌艺术网 | 课程导报 | 书行天下 | 中国民族书画旅游网 | 华人频道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
     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C) 2009-2015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www.mzwh.org. 联系邮箱: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