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一个美术馆开馆现场
2月1日,广州“另一个美术馆”开馆首展“向南向北——名家水墨展”揭幕,展览由另一个美术馆主理人加号(Koho Lee)与李夏夏博士联合策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王平担任学术主持,以卢禹舜、范扬、方土三位艺术家的成长为线索,展示他们在中国当代美术发展进程中,对中国画艺术的探索与创新。展览立足于学术高度,通过三位艺术家在南北笔墨上的对话,呈现“山水”精神的统合与各表、技法风格的互鉴与对照。展览将持续至3月12日。

嘉宾合影

开幕式现场



部分嘉宾合影
开幕式上,另一个美术馆创始人兼建筑设计师加号(Koho Lee),另一个美术馆副馆长、展览策展人李夏夏,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画家范扬,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方土,广东省文联党组书记王晓,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李劲堃,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林蓝,广东美术馆馆长、广东省美协副主席王绍强,另一个美术馆的创始人兼投资人刘普丹先后致辞。
向南向北 殊途同归的高峰之路
中国文化之中,禅有南北宗之别,画亦有南北宗之说。南禅讲顿悟而北禅倡渐修,南画追秀逸而北派崇雄奇。在美术作品中,南北差异是最直观的体现,也是值得探讨研究的美术现象。近10余年,大批的艺术家走向北京,由南向北,由北向南,本次展览呈现的三位艺术家卢禹舜、范扬、方土正是其中的代表。卢禹舜,哈尔滨人,曾任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后调动至中国国家画院,先后任副院长、常务副院长、院长;范扬,生于香港,学于南京,曾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后调至中国国家画院;方土,广东潮汕人,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在近耳顺之年,离任广州画院院长一职,北上调至中国国家画院,历任人物所副所长、美术馆馆长。从三人人生轨迹来说,范扬、方土是由南向北,卢禹舜是由北向南,最后都到了中国文化艺术的中心北京。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致辞
对卢禹舜来说,来到北京之后,更多的是精神上、思想上解决了一些问题,“我的笔墨建构上汲取、融合了南北方的养分,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个人创作的最初母题,还是围绕着北方这块土地,画面的视觉感受、精神感悟还是依托于这块土地的给予,还是北方这块土地的精神在流淌,割舍不断。”对于此次展览,卢禹舜表示:“无论是向南还是向北,作为艺术家的我们有着共同的追求,即对民族精神的进一步展示、挖掘、创造、继承和发展。而挖掘探索的艺术之路可能有千条万条,但向高峰迈进的目标它应该是殊途同归的,并呈现和而不同、天地人和、百家和鸣的精神境界。”

中国国家画院画家范扬致辞
范扬有一方印文“南北相通、两京行走”,正是他的艺术轨迹的写照——往来穿梭于南京与北京之间,从两处人文水土中汲取养分。范扬说:“南方如水,有水的温润、有水的流动;来到北方,崇山峻岭,仰之弥高。北方雄强,南方婉约,如果能把二者结合好,艺术就能成功。”对于此次展览,范扬觉得新建的另一个美术馆本身就是一件作品,我们在作品里展开活动,在这个小宇宙里展示成果,可达到互为增色的效果。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方土致辞
从南到北的人生旅途中,面对岭南的湿润郁葱与北国的苍茫大地,方土产生了不同的心境和心理空间,这也使他对绘画的理解有了不同的变化。创作上,他根据地域气候选取不同的方式——在南方的时候他擅用水法,追求流淌的效果,在北方干爽天气里则以竭笔创作。“年轻时我画得很多,那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如今则追求少而纯粹。”方土说,笔墨是艺术家自然心性的流露,但最终都应由繁入简。对此次展览,方土认为另一个美术馆与水墨作品共同构成了一个大的艺术空间,里面既现代又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立体和平面亦形成了一种既对抗又和谐的关系,“这个地方真的是一个创新实验场,而南北之间相互吸收与融合又将促进创新的发展。”
本次展览展出了三位艺术名家的精品大作,他们的绘画风格“和而不同”,“和”的是中国画的传承与笔墨精神的发扬,“不同”的是各自关注的题材、表现方法、创作方法等个人风格的不同。王平认为:“他们的作品能够被社会普遍关注,真正的因素是他们的艺术都共同具有的创新精神。”
与此同时,三位艺术家的高峰之路对后辈青年亦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卢禹舜之女、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专职画家卢虓在学画过程中,非常喜欢南方山水,受父亲影响,这两年开始渐渐感受到自己所生长地方带给她的滋养,作品亦出现了家乡的场景。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美术学院院长李岗受授业恩师卢禹舜的影响,对于民族艺术、对于中国画的创新有了新的理解。

另一个美术馆副馆长、展览策展人李夏夏致辞
之所以“策划这样一个学术展览,旨在促成中国画的南北对话。也为当代美术史的研究整合留下一些可贵的文献资料。他们如今60+,依然正当年,创作精力旺盛,思想前卫,各自带领着团队依然打拼在中国画坛的最一线,他们走的是一条高峰之路。”李夏夏介绍道。
向南向北 促进京广两地艺术文化交流
今年是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文化强省建设深入推进,广东省的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大年初七胜利召开,此次另一个美术馆举办的“向南向北——名家水墨展”充分体现了中国国家画院对广东的关怀与厚爱。

广东省文联党组书记王晓致辞
王晓表示,此次展览在甘棠城中村举办,充分体现艺术家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精神。三位艺术家的作品都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并通过作品满足广东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李劲堃致辞
在李劲堃看来,中国国家画院作为国家级美术创作研究机构,一直致力于用广阔的文化视野来传播中国文化,此次展览中国国家画院三位画家的作品走进广东民营美术馆——另一个美术馆,侧面反映了中国文化艺术谋求高质量发展的状态。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林蓝致辞

广东美术馆馆长、广东省美协副主席王绍强致辞
从这些具有高辨识度的作品可以看出,三位艺术家虽然基于不同的性情禀赋、审美判断、创作经验,形成了各自的作品风格,但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锲而不舍的艺术追求、勇于超越自我的艺术精神、广阔的艺术视野,以及精妙的表现手法。林蓝表示,从作品呈现的艺术价值和学术内涵来看,三位艺术家自觉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己任,坚持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去发掘探寻凸显作品精神内涵的途径,这一点确实为我们理解中国画的当代转型和现代化发展路径提供了更多元的参照。最后,此次展览对促进北京和广东两地之间的艺术文化交流,进一步推动广东文化艺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另一个美术馆 构筑新的实验性社区生态
三位名家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作品在具有现代品质的另一个美术馆展示,是一次别有一番风味的呈现!据悉,另一个美术馆坐落于广州市番禺区甘棠村,于2018年动工,2022年落成。

另一个美术馆创始人兼建筑设计师加号(Koho Lee)致辞

另一个美术馆的创始人兼投资人刘普丹致辞
美术馆由跨界建筑设计师加号(Koho Lee)设计,建筑设计以“流动的张力”为主题,以富于变化的线条和几何形体打造整体及塑造细节,展示设计师创作思维轨迹及创作观念突破时代、空间界限的集合具象,“融汇与突破”的设计理念,结合社群关怀构筑一方实验性艺术交流场域。该馆负责人刘普丹表示,作为构建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重要平台,另一个美术馆旨在通过多元介入的方式打造一个社区性的、有温度的跨学科文化交流中心,让公众走进美术馆,沉浸式多维度地体验艺术生活,共谱城村文化共生景象。
对加号(Koho Lee)来说,“另一个美术馆是我20年艺术积累的见证,也是我融合了绘画、音乐、建筑的各种观念、各种语境的结合体,可以被称为一个现实版的元宇宙。同时,这个美术馆也是一个新的实验性社区生态,以艺术为元素和驱动,去链接所有热爱艺术和热爱生活的人,从而创造一个全新的体验空间。”
谈及美术馆的创作理念时加号(Koho Lee)说道:“整个美术馆的建设理念是我本身对自然界的敬畏和信仰,人文关怀是我创作的力量,传递温度的精神是我的追求。我希望来到另一个美术馆的每个人,能够获得一种温暖的感觉、一种对自然的敬畏。”



名家面对面——茶话会现场


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创作交流基地授牌现场




展览现场
部分展出作品

卢禹舜 覆天载地、惟象无形、四方八极、六合九州、天地大同
383.5cm×178.5cm 2016年

卢禹舜 覆天载地、惟象无形、四方八极、六合九州、天地大同
144.6cm×725cm 2016年

卢禹舜 覆天载地、惟象无形、四方八极、六合九州、天地大同
203.5cm×240cm 2014年

范扬 丝绸之路·赶车的人
248cm×480cm 2014年

范扬 阳光下的葡萄架
260cm×482cm 2014年

范扬 海钓归来
246.5cm×483cm 2014年

方土 天问·之一
246cm×125cm 2017年

方土 送瘟神·之一
180cm×194cm 2020年

方土 神秘面具
190cm×232cm 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