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诗词园地     书刊编辑     理论研究     学术交流     专业培训     国际合作     咨询服务     经典展厅     当代名家     艺术资讯  
 
北京时间
新闻公告: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资讯 >> 阅读文章
 站内查找:

董其昌:颜体咱得这么写!


来源:中国民族书画院-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3-02-23 18:03:17 查看次数:137

我们目前所见颜真卿的楷书作品都是碑刻作品,唯一墨迹《自书告身帖》疑是伪作。碑刻颜体的最大问题是刀法对笔法的表现有一定折扣,于是很多猜测、解读扑朔迷离,我们依靠名师解读和自我领悟的学习过程中,也不妨参考古代学颜名家的示范,比如苏东坡、蔡襄、董其昌、王文治等。

董其昌的书法受到颜体的影响,他中年时期,倾力作颜体楷书《自诰身帖》卷,显示出了扎实的颜体功底。该作以高丽笺纸乌丝栏格楷书告身二通,装裱成一卷。前段为追封其父董汉儒、母沈氏告身,后段为封董其昌本人及夫人龚氏等告身。前者书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闰八月二十四日,后者书同年同月二十八日,二者仅隔四天。引首有乾隆长题,讲述诰封产生及演变。


董其昌传世书法多为行草,楷书则不多见,原因在于“楷书不易工”。他认为,如果字写“”得如算子,便不是书”。董其昌的本幅颜体书法清代长期珍藏于内宫,并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整体风貌工整,用笔庄敬,行笔不苟,一笔一划皆有来意。笔力遒劲,肥瘦得中,是其楷书的典范之作,融合了董其昌的劲秀,是我们学习颜体的参考佳作。


董其昌学书道路是十分艰难的,起因是在考试时书法不好,遂发愤用功自成名家。这在他的《画禅室随笔》有所记述,其中还自述学书经过:“初师颜平原《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书不如晋魏,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舍丙帖》,凡三年,自谓逼古…比游嘉兴,得尽睹项子京家藏真迹,又见右军《官奴帖》于金陵,方悟从前妄自标评。”由此可见,他对于古代名家墨迹是认真临摹的,在用笔用墨和结体布局方面,能融会贯通各家之长。











 

上一条:程十发:艺术要用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性
下一条:毛泽东诗词附25幅书法墨迹
相关文章
 “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民族地区巡展”亮相新疆伊宁 2024-09-12 17:02:06
 石涛的云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023-02-24 17:48:08
 新疆蒙古族老人展示高超刺绣技艺 2009-06-08 12:32:29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戏墨》 2023-11-12 20:16:06
 胡立新水墨画——荷花韵•出世情 2015-04-22 16:27:18
 以心会理俱圆融——浅谈徐尧林的瓷器创作艺术 2022-11-29 15:50:54
 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系列展览开幕,近600件作品展现中国美术经典 2023-05-24 16:40:42
 季羡林遗产有多少?捐北大字画协议“不算数”? 2009-08-06 09:54:25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赞助商链接
  最新更新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归途》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中正平和》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丁然》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红木礼赞》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如是观》
 《贫道子--静水深流》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狮子吼》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洗浣纱》
 胡立新(贫道子)诗书画禅意新水墨(山水)
 胡立新题画诗《贫道子--相随》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虎园》
 迄今最大规模陈逸飞回顾展登陆浦东美术馆
 贫道子水墨行一
 贫道子水墨行二
 贫道子题诗水墨画之三
  阅读排行  
 谷枋鄄画作
 官景辉先生、宋家顺先生拜访胡立新居士
 著名书法家宋家顺先生为胡立新居士书写对联
  胡立新居士和世界胡氏宗亲会深切缅怀胡乔木
 胡立新居士为中国书协理事宋家顺先生书写—
 胡立新居士为中宣部官景辉先生书写——景辉
 胡立新居士——毛泽东欣赏的长联
 胡立新居士将赴香港出席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
  墨海文馨——王继良国画精品展在中国文字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由齐白石天价看市场的疯狂
 拍卖价是否该成为收藏定价器
 西班牙画家达利尘封画作即将在纽约亮相
 胡立新居士出席百年乔木——纪念胡乔木诞辰
 胡立新居士——唾液:人体自带的抗癌第一道

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书画艺术网 | 世界胡氏宗亲网 | 中外新闻网 | 国家民委 | 中国民族书法美术网 | 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 | 雅昌艺术网 | 课程导报 | 书行天下 | 中国民族书画旅游网 | 华人频道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
     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C) 2009-2015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Copyright 2025, 版权所有www.mzwh.org. 联系邮箱: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