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幕式嘉宾合影

开幕式现场
4月15日,由苏州市易盛合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山塘雕花楼美术馆承办的“两江钵袋——范扬、刘佳水墨作品展”在山塘雕花楼美术馆开幕,同时为山塘雕花楼美术馆揭牌。本次展览为山塘雕花楼美术馆首展,共展出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范扬和江苏省国画院专职画师刘佳的水墨作品42幅。师徒携手带给观者“师徒钵袋 举烛传灯”的文化认知与艺术体验,也让山塘雕花楼这座古建老宅焕发了生机活力。

中亿丰控股董事长宫长义致辞

山塘雕花楼美术馆馆长王亚男致辞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本次展览策展人杨大伟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方土致辞

苏州市评论家协会主席,苏州大学博物馆馆长,教授、博导李超德致辞

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专业艺委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导范扬发言

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专职画家,教授、博导刘佳发言

中国古琴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东南大学古琴教师,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庵派古琴市级传承人,古琴演奏家周通生演奏《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名曲
此次展览主题为“两江钵袋”,据策展人杨大伟介绍,两江指的是曾经的两江师范学堂、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及后来衍生出的南京师范大学。钵袋,指的是佛家由师授徒的引申意,即传授下来的思想理念、行为方式、传道技能等。“师徒传授”是学习中国画的传统。这种传统既指师生之间艺术理念的相传,也指古今之间文化精神、人文指归的承继,正是这种共时性与历时性的交织构成了中国画的历史。本次展览主题“两江钵袋”的含义也因此而来。范扬认为,“钵袋”指征的师徒传承,更是中华文化中一种关于教育和文化精神在当下的延续和发扬光大。这也是此次展览想要传递的精神内涵。
范扬,历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书画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博士生导师。他的专业实力奠定了其在美术界的学术地位。他悉心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体验自然风情,体悟绘画精神,体察造化之妙。他的山水画,畅达自然,有烟云流布的潇散;作品气息清幽,不拘地域之限,逸兴盎然,显现出当代视野的山水观。范扬的人物画既有饱蘸浓墨的乡土风情,也有墨彩并茂的高士与罗汉,其画风雅涵深美,清穆大气,洞达豁爽,质朴活脱,且不断地解构常规人物表现图式,延展了中国画的表现维度。这些显现出范扬文化认知的高度与艺术创作的优秀品质。
刘佳,早年求学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范扬是他的授业老师。刘佳曾任苏州国画院院长,现为江苏省国画院专职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他展现给观者的人物画是20位民国的教书先生,画面中的人物仿佛穿越历史与今人构成对视,其绘画表现直击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试图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通过历史形象感知人类文明繁衍的重要性。同时,他针对图像进行了极致化视觉张力的处理,呈现出一种从时空结构到人物命运的生存背景,使清晰形态变的似梦如幻。这也是刘佳针对当下水墨走出传统困境的个体实验。

展厅俯瞰


展览现场
范扬和刘佳是师生,范扬是南通人,刘佳是苏州人,江北江南,隔江相望。两人之间既承载了师生二人对技艺的锤炼与探索,又包含了各自对生活的洞见,更蕴涵了师生之间对志趣的诠释与寄托,而内在艺术气质中却保持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共同体悟。其中,他们的作品反映出传统与当下的对话,从多种视角展现了中国画语言的精神意旨,从多元的笔致与题材间找到了内在潜藏的文化理想。师徒亦师友,彼此如是哉。可以说,刘佳展出的作品题材中必然暗含着尊师重教的意味以及对范扬先生的致敬。刘佳表示,自己创作的先贤大师、教授的肖像作品和范扬老师的作品一起展出,共同表达的是对师者的致敬。期望借此展览将中国人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在我们下一辈的学生中间传承下去。

范扬、刘佳展览现场合影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的地点山塘雕花楼是一座明清古建筑,历经数年修缮维护,从保护苏州古城、发展山塘街旅游产业出发,中亿丰建设集团将古建筑群的三进式古建老宅木雕群改建成雕花楼美术馆,以文化发展为导向,为古建筑综合发展注入活力。此次展览在展陈设计上独具特色,将水墨作品与古建老宅巧妙融合,观展时既置身于一座古典的江南庭院,又置身于一座充满现代感的建筑空间。第一进展厅,会看到画作被挂于木结构的建筑上,让观者游走在原汁原味的古建筑中,体会水墨作品的韵味;走入第二进展厅前,石青色的墙屏既作为隔断,又将观者拉回到现代,随后再进入朱砂色展示墙面的空间。在这里,传统水墨与现代装置的碰撞,为观者提供了别样的观看视角。墙面的石青和朱砂色从展览的画作中提取而来,使得展览的空间和传统的作品相得益彰;第三进展厅可以看到白色的展示墙面,让观者又仿佛回到了宣纸的布景中,纯粹地感受中国画的魅力。

嘉宾合影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6月15日。
部分展出作品

范扬 江天一览 66cm×34cm 2022年

范扬 归雁入胡天 52cm×50cm 2022年

范扬 牵驼胡人 51cm×50cm 2022年

范扬 秋山论道 40cm×104cm 2022年

范扬 雪港捕鱼图 52cm×️90cm 2023年

刘佳 鲁迅 45cm×30cm 2022年

刘佳 陈独秀 45cm×30cm 2022年

刘佳 李大钊 45cm×30cm 2022年

刘佳 郭沫若 45cm×30cm 2022年

刘佳 冯友兰 45cm×30cm 2022年

刘佳 梁思成 45cm×30cm 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