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艺术时尚集团联合主办的艺术新消费大会分会第二期“艺术新消费:城市消费创新的新增级”在第六届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暨全国农业展览馆11号馆举办。
沈绍安漆艺博物馆创办人林正佳认为:艺术与生活必须要连在一起,当代艺术需要生活化,当代的艺术新消费,要用当代的观念去理解它,去包容它。譬如漆艺有八千年的历史,在古代是贵族的奢侈品,而我们也在不断地追求创新,传承也需要创新,那么艺术新消费的主线在哪里?标准是什么?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共同去探索和实践的。
亚洲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徐守振表示:现在是一个全球化时代,互联网时代,地球村时代,我们的消费方式在不断地发生改变,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艺术新消费的客群是谁?当代年轻人的消费,是我们研究的一个方向。创意创新引领未来,需要将艺术家的创意版权更多地应用到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校友会798分会理事张晓岩认为:对于艺术新消费,我的理解是新消费与艺术的关系。近十年恰恰是新消费迅速迭代的黄金时期,比较欣慰的是我们当时的预测在后来得到了印证,最突出的感受是消费在降级,而审美不会降回去了,底层的要求也不会降回去了,尤其是以女性的基本审美需求为突破点,值得一提的是艺术所带来的美好体验确实能够刺激消费。
香港美术家协会副会长冯丽鹏作为一个艺术生产者,分享了艺术行业的消费模式或者消费渠道:我在四年前跨入了线上直播的行业,直播确实加速了老百姓对于艺术的了解,也让老百姓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捕捉到自己想要购买的艺术品,比到展览现场花大量时间去搜索方便许多。这对于当代人而言,这也是艺术新消费值得探索和尝试的一种模式。
北京万户创世文化传媒创始人于文德说到:我们2019年跟艺术家徐冰合作,发射了第一枚艺术火箭,同时在红砖美术馆办了展览,目前徐冰正在主导“艺术星链计划”,今年2月份第一颗艺术卫星已经成功发射。我们接下来也会尝试跟一些青年艺术家合作,通过太空展览的形式打造新的消费场景,对于常规的展览形式而言,这也算是艺术新消费的一种创新模式吧。
艺术时尚集团CEO张长收表示:在城市的发展中,艺术新消费正成为消费创新的新增级。它以独特的魅力和活力,为城市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变革。艺术新消费打破了传统消费的界限,将艺术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不再局限于欣赏艺术品,而是能够更深入地参与到艺术创作和体验中。它涵盖了多种形式,如沉浸式艺术展览、创意工坊、艺术主题的咖啡馆等。这些新的消费场景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还为城市增添了文化氛围。
艺术新消费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它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城市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此外,艺术新消费还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形象。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城市,更能吸引人才和投资,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我们期待艺术新消费能在城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推动城市消费创新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