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诗词园地     书刊编辑     理论研究     学术交流     专业培训     国际合作     咨询服务     经典展厅     当代名家     艺术资讯  
 
北京时间
新闻公告: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资讯 >> 阅读文章
 站内查找: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朱砂赞》


来源:中国民族书画院-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5-03-24 16:41:09 查看次数:41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朱砂赞》

朱砂明目定心神,千年沉淀转法轮。巧夺天工妙在手,一切面貌如意间。当下安得便通达,任君随运赤丹青。钟魁画符斩魔道,四时玄德天地行。乙巳写于一阙宫

胡立新先生的这首《贫道子-朱砂赞》以朱砂为核心意象,融合道教文化、艺术哲学与自然之道,语言凝练而意境深远。以下从三个维度进行解析:

一、物性升华的哲学维度

首联"朱砂明目定心神,千年沉淀转法轮"以矿物学属性为基点,通过"千年沉淀"的时间尺度实现物性跃迁。"转法轮"的佛教术语在此被创造性转化,暗喻朱砂经历地质运动后获得灵性觉醒。颈联"巧夺天工妙在手"将匠艺提升至道法层面,揭示人工与天工的辩证关系。"如意间"既指朱砂的可塑性,更暗合《庄子》"庖丁解牛"的技艺化境。

二、丹道美学的时空维度

"赤丹青"三色并置构成独特的视觉符号系统:赤色对应离卦象征文明之火,丹砂指向金丹术的升华过程,青绿山水暗示永恒之境。尾联"四时玄德天地行"化用《周易》"与四时合其序"的宇宙观,将朱砂的物性运动纳入天文历法体系,使矿物质料获得时空流动性。

三、符箓文化的现代转译

钟馗意象的引入颇具深意,既延续"朱砂镇邪"的民俗传统,又通过"画符斩魔"的动作完成艺术驱魅的当代诠释。"乙巳"干支纪年与"一阙宫"的命名形成时空坐标,暗示创作行为本身即是道场仪轨的组成部分。全诗最终指向艺术创作的通达境界——在物质与精神、传统与现代的临界点上,实现"一切面貌如意间"的自在圆融。

此诗的价值不仅在于对传统丹青材料的诗性礼赞,更在于构建了贯通微观物质与宏观宇宙的审美范式,为当代艺术哲学提供了独特的东方阐释路径。

上一条: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细水长流》
下一条:2025年首期“光芒”造型·青年艺术推介计划天美举行
相关文章
 天地人和——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学术研讨会纪要 2023-01-05 16:37:18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一念间》 2023-08-15 15:27:40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致乙巳》 2025-01-21 16:08:35
 唐卡巨作《释迦牟尼成道图》展佛教境界现身北京 2010-10-26 16:45:53
 全国第三届书法临帖作品展览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2023-04-03 17:40:47
 “山中花开——何先球艺术展”在深圳美术馆展出 2024-03-01 15:59:25
 藏在上海博物馆里的宋画小品 2023-01-03 17:53:55
 贫道子(胡立新)禅意新水墨之十三 2023-08-09 18:11:04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赞助商链接
  最新更新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归途》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中正平和》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丁然》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红木礼赞》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如是观》
 《贫道子--静水深流》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狮子吼》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洗浣纱》
 胡立新(贫道子)诗书画禅意新水墨(山水)
 胡立新题画诗《贫道子--相随》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虎园》
 迄今最大规模陈逸飞回顾展登陆浦东美术馆
 贫道子水墨行一
 贫道子水墨行二
 贫道子题诗水墨画之三
  阅读排行  
 谷枋鄄画作
 官景辉先生、宋家顺先生拜访胡立新居士
 著名书法家宋家顺先生为胡立新居士书写对联
  胡立新居士和世界胡氏宗亲会深切缅怀胡乔木
 胡立新居士为中国书协理事宋家顺先生书写—
 胡立新居士为中宣部官景辉先生书写——景辉
 胡立新居士——毛泽东欣赏的长联
 胡立新居士将赴香港出席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
  墨海文馨——王继良国画精品展在中国文字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由齐白石天价看市场的疯狂
 拍卖价是否该成为收藏定价器
 西班牙画家达利尘封画作即将在纽约亮相
 胡立新居士出席百年乔木——纪念胡乔木诞辰
 胡立新居士——唾液:人体自带的抗癌第一道

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书画艺术网 | 世界胡氏宗亲网 | 中外新闻网 | 国家民委 | 中国民族书法美术网 | 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 | 雅昌艺术网 | 课程导报 | 书行天下 | 中国民族书画旅游网 | 华人频道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
     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C) 2009-2015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Copyright 2025, 版权所有www.mzwh.org. 联系邮箱: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