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诗词园地     书刊编辑     理论研究     学术交流     专业培训     国际合作     咨询服务     经典展厅     当代名家     艺术资讯  
 
北京时间
新闻公告: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资讯 >> 阅读文章
 站内查找:

一叶观道:论胡立新诗中的自然辩证法


来源:中国民族书画院-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5-05-12 08:16:49 查看次数:46

一叶观道:论胡立新诗中的自然辩证法

 胡立新《贫道子--一叶》以四句二十字构建起完整的哲学图景,犹如道家修炼者的内观镜像。诗中"一叶随风舞"的意象,恰似庄子所言"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的微观呈现。这片枯叶在风中展现的并非衰亡的悲怆,而是生命轮回的优雅。诗人将观照的焦点凝聚于枯叶,实则是在构建一个微缩的宇宙模型。

 "拈土化腐朽"暗合《周易》"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的生化之道。这个动作的禅机在于:枯叶与泥土本是一体两面的存在。诗人以"拈"这个极具道教仪式感的动作,完成对物质形态的解构与重构。当指尖轻触泥土的刹那,物质的二元对立消弭于方寸之间,腐朽与新生在微观层面达成能量的守恒。

 "勃勃造生机"四字展现出道家独特的生命观。不同于儒家"生生之谓易"的伦理化解读,这里的生机勃发是纯粹的自然意志。枯叶入土不是终结,而是开启新轮回的密钥。这种生灭转换的机制,恰如《淮南子》所述"秋毫之末,可藏宇宙"的哲学观照,在微观循环中照见宏观秩序。

 末句"蓝朗艳阳天"作为诗眼,将前三句的哲学思辨升华为美学意境。这里的天宇不是物理空间,而是心灵澄明后的精神图景。诗人以色彩明快的视觉语言,完成了从物质转化到精神超越的哲学跳跃。这种"目击道存"的审美体验,与张伯端《悟真篇》"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的修真境界形成跨时空呼应。

 这首微型诗作堪称当代道家诗学的典范,在二十字的方寸之地,完成了对生命本质的哲学观照。它启示我们:真正的生机不在抗拒腐朽,而在参透枯荣转换的自然法理。这种东方智慧,恰如老子所言"反者道之动",在否定之否定中抵达永恒的生生不息。

上一条: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浚哲》
下一条:胡立新诗词《贫道子--一叶》
相关文章
 楚简帛书法研究不应仅限于民间 2009-08-13 12:37:26
 全球视野 和美共生——第三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在乌鲁木齐举 2023-01-20 16:23:07
 长江上下——第三届中国·酉阳乡村艺术季即将启动 2023-09-11 11:23:29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清明节》 2025-04-04 20:34:04
 艺术市场的逆淘汰 2022-10-20 17:24:46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一行》 2024-04-26 18:55:59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古玉礼赞》 2025-07-29 16:20:24
 画千年建州 绘理学名城 2023-01-18 17:42:35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赞助商链接
  最新更新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信念》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物质》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现存》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智道》
 “集虚寻境——王明明中国古典园林作品展”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致当代艺术》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泉溪》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生灵》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烟花爆竹吟》
 全面解读贫道子的系列诗词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细胞》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真身》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归童》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灵异》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气场》
  阅读排行  
 谷枋鄄画作
 官景辉先生、宋家顺先生拜访胡立新居士
 著名书法家宋家顺先生为胡立新居士书写对联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胡立新居士和世界胡氏宗亲会深切缅怀胡乔木
 胡立新居士为中国书协理事宋家顺先生书写—
 胡立新居士为中宣部官景辉先生书写——景辉
 胡立新居士——毛泽东欣赏的长联
 胡立新居士将赴香港出席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
  墨海文馨——王继良国画精品展在中国文字
 由齐白石天价看市场的疯狂
 西班牙画家达利尘封画作即将在纽约亮相
 拍卖价是否该成为收藏定价器
 胡立新居士出席百年乔木——纪念胡乔木诞辰
  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第二届领导机构名单

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书画艺术网 | 世界胡氏宗亲网 | 中外新闻网 | 国家民委 | 中国民族书法美术网 | 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 | 雅昌艺术网 | 课程导报 | 书行天下 | 中国民族书画旅游网 | 华人频道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
     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C) 2009-2015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Copyright 2025, 版权所有www.mzwh.org. 联系邮箱: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