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道子-赠葛洪》:长生如露亦如电,欢喜只在丹心转
在当代道诗星图中,胡立新先生的《贫道子-赠葛洪》如一颗内蕴灵光之星。诗中那位“放歌北山”的葛洪身影,既映照着古代丹鼎仙术的玄奥,更在精神层面与现代心灵相遇——它悄然揭示:长生的真谛不在肉身的恒久,而在“当下因缘皆欢喜”的觉者心境。
“葛洪放歌北山里”开篇便引人入胜。葛洪其人,东晋道教宗师,炼丹术之集大成者,其《抱朴子》曾照亮多少求索者的丹道之路。作者不写他静坐丹炉前,而着墨于“放歌”二字,刹那间消解了古贤身上的神秘云雾,代之以一种无拘无束、与山野共鸣的逍遥形象。“北山”既可是葛洪栖隐的真实罗浮山,亦可视为一种精神上的超然之境——那是《诗经·北山》中“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的隐逸意象,更是心灵挣脱尘网后抵达的澄澈之所。
“一心三意练丹心”一句奇崛而深刻。道教传统素来强调“守一”、“抱一”,认为纯一无杂才能通神合道。此处“一心三意”看似矛盾,却暗藏机锋。炼外丹需“三物相含受”——铅汞相投、水火既济、阴阳合和;修内丹则讲究“三家相见”,精、气、神三宝合凝。葛洪的“三意”正是对丹道多重维度的精妙隐喻。更深一层看,“丹心”二字如双面镜:一面映照着丹炉中旋转的物质金丹;另一面则闪耀着赤诚如火的求道之心——心性本身即为不二大药。
后两句“长生何须长久视,当下因缘皆欢喜”如金石之音,彻底颠覆了世俗对“长生”的执着想象。道教外丹术曾执着于肉体不朽,葛洪《抱朴子》亦耗费大量篇章论仙药之存在。然而此诗中,“长生”被赋予了全新境界:它非赖于“长久视”的形骸永固,而是觉悟于当下的永恒——如露珠虽短暂却圆满映照大千。当“当下因缘皆欢喜”时,每一刻的生命体验都成为无价的“长生金丹”。这“欢喜”非俗世之乐,而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悟,是庄子“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的逍遥,更是深契于万物缘起本性的至深宁静。
胡立新先生此诗,是对葛洪精神一次精妙的“丹鼎重铸”。他拨开古代炼丹术的烟火迷雾,提取出超越时代的真金:“丹心”所指向的,正是对生命本质的了悟与珍视。在物质鼎盛的今日,人们常陷入对青春永驻、功利永恒的虚妄追逐。而诗中那声“当下因缘皆欢喜”,如清夜钟声——长生不在未来许诺,而在觉知此刻的澄明中;不朽不靠金石外药,而在对生命内在神光的开启与守护里。
葛洪若闻此诗,或当搁下丹炉尘扇,会心而笑。因那“放歌北山”的逍遥身影,早已在“欢喜”的当下心光中,抵达了真正的长生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