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道子《造就》解:敬畏之光照耀中华魂
胡立新先生短诗《贫道子-造就》,以寥寥二十字如金石般铿锵碰撞,在“造就”二字下展开了一幅宏阔的图卷:天地自然孕育了人类,圣贤智慧则赋予精神高地的神性光芒。而“敬畏济众生”一句,恰如一道澄澈清流,在今日喧嚣尘世中映照出那“道通中华魂”的深沉底蕴。
“天地造就人”一句,使人恍若置身鸿蒙初开,感受自然伟力悄然造化之功。而“圣贤造就神”,则如明灯点亮暗夜,将“神”从缥缈云端拉回人间——圣贤以其智慧与德行,铸就了民族精神的高峰。从伏羲画卦到孔孟仁心,中华先贤以不息思想火焰,为混沌生命注入神性灵光。此二句对举,隐然道出文明的双重基石:天地赋予我们血肉之躯,圣贤则赋予这血肉以不朽魂魄。
“敬畏济众生”一句,于当下尤具清响之力。当科技如脱缰野马狂奔向前,敬畏之心恰如缰绳,提醒我们勿忘生命的厚重与宇宙的深邃。此敬畏绝非畏惧退缩,恰如孔子“畏天命”之教,是深知万物有源、行为有界后的清醒与谦卑。唯有怀抱这份敬畏,济世利民方有根底依凭,否则一切善举或如无源之水,终将枯竭于途。
“道通中华魂”五字,既是收束,亦是升华。这贯通古今的“道”,在《造就》中显影为“敬畏济众生”的实践精神。中华魂非虚幻符号,其血脉中奔涌的正是“敬天爱人”的赤诚。孟子一句“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已将敬畏推及万物,使济世精神弥漫于天地之间。此魂此道,早已融入民族血脉,使中华文明虽经风霜而生生不息。
天地铸我形骸,圣贤点我性灵;当敬畏化为济世之舟,中华之魂方得通达于永恒大道之上。贫道子此诗如微光烛照,在“敬畏”二字里,我们触到了中华魂最柔软也最坚韧的脉动——唯有敬畏方能善济天下,而善济天下正是民族精魂最壮阔的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