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诗词园地     书刊编辑     理论研究     学术交流     专业培训     国际合作     咨询服务     经典展厅     当代名家     艺术资讯  
 
北京时间
新闻公告: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资讯 >> 阅读文章
 站内查找:

贫道子《造就》解:敬畏之光照耀中华魂


来源:中国民族书画院-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5-06-06 18:16:24 查看次数:35

贫道子《造就》解:敬畏之光照耀中华魂

胡立新先生短诗《贫道子-造就》,以寥寥二十字如金石般铿锵碰撞,在“造就”二字下展开了一幅宏阔的图卷:天地自然孕育了人类,圣贤智慧则赋予精神高地的神性光芒。而“敬畏济众生”一句,恰如一道澄澈清流,在今日喧嚣尘世中映照出那“道通中华魂”的深沉底蕴。

“天地造就人”一句,使人恍若置身鸿蒙初开,感受自然伟力悄然造化之功。而“圣贤造就神”,则如明灯点亮暗夜,将“神”从缥缈云端拉回人间——圣贤以其智慧与德行,铸就了民族精神的高峰。从伏羲画卦到孔孟仁心,中华先贤以不息思想火焰,为混沌生命注入神性灵光。此二句对举,隐然道出文明的双重基石:天地赋予我们血肉之躯,圣贤则赋予这血肉以不朽魂魄。

“敬畏济众生”一句,于当下尤具清响之力。当科技如脱缰野马狂奔向前,敬畏之心恰如缰绳,提醒我们勿忘生命的厚重与宇宙的深邃。此敬畏绝非畏惧退缩,恰如孔子“畏天命”之教,是深知万物有源、行为有界后的清醒与谦卑。唯有怀抱这份敬畏,济世利民方有根底依凭,否则一切善举或如无源之水,终将枯竭于途。

“道通中华魂”五字,既是收束,亦是升华。这贯通古今的“道”,在《造就》中显影为“敬畏济众生”的实践精神。中华魂非虚幻符号,其血脉中奔涌的正是“敬天爱人”的赤诚。孟子一句“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已将敬畏推及万物,使济世精神弥漫于天地之间。此魂此道,早已融入民族血脉,使中华文明虽经风霜而生生不息。

天地铸我形骸,圣贤点我性灵;当敬畏化为济世之舟,中华之魂方得通达于永恒大道之上。贫道子此诗如微光烛照,在“敬畏”二字里,我们触到了中华魂最柔软也最坚韧的脉动——唯有敬畏方能善济天下,而善济天下正是民族精魂最壮阔的彰显。

上一条:胡立新诗词《贫道子-造就》
下一条:在“用影像发声的时代”见证艺术与城市的深度共振
相关文章
 胡立新居士写小篆:嘉蘭德慧 2015-11-01 14:07:07
 八大国宝书画 2023-03-07 17:09:59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香山煮茶》 2023-12-04 10:15:58
 苏富比惊现17世纪伦勃朗经典版画 75年升值千倍 2010-03-16 15:31:05
 贫道子:归返中的哲思 2025-06-16 08:23:01
 匡时明代书法专场成交1.59亿 2011-06-09 14:05:00
 这组罗汉图,别具特色 2022-12-07 16:25:04
 胡立新居士文——中国书法文化漫谈 2023-06-09 11:11:24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赞助商链接
  最新更新  
 《刹那》中的永恒:一念三千与命途澄明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刹那》
 表象之下的秩序:《贫道子-现象》中的生存辩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现象》
 胡立新《贫道子-玄境》解读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玄境》
 碰撞的形而上学:论冲突如何成为宇宙的第一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碰撞》
 胡立新《贫道子-屋漏》哲学解构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屋漏》
 胡立新《贫道子-流水韵依然》禅意哲理解读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流水韵依然》
 胡立新《贫道子-波涛浪涌》禅意哲理解读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波涛浪涌》
 胡立新《贫道子-圆点》禅意哲理解读
  阅读排行  
 谷枋鄄画作
 官景辉先生、宋家顺先生拜访胡立新居士
 著名书法家宋家顺先生为胡立新居士书写对联
  胡立新居士和世界胡氏宗亲会深切缅怀胡乔木
 胡立新居士为中国书协理事宋家顺先生书写—
 胡立新居士为中宣部官景辉先生书写——景辉
 胡立新居士——毛泽东欣赏的长联
 胡立新居士将赴香港出席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墨海文馨——王继良国画精品展在中国文字
 由齐白石天价看市场的疯狂
 拍卖价是否该成为收藏定价器
 西班牙画家达利尘封画作即将在纽约亮相
 胡立新居士出席百年乔木——纪念胡乔木诞辰
  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第二届领导机构名单

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书画艺术网 | 世界胡氏宗亲网 | 中外新闻网 | 国家民委 | 中国民族书法美术网 | 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 | 雅昌艺术网 | 课程导报 | 书行天下 | 中国民族书画旅游网 | 华人频道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
     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C) 2009-2015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Copyright 2025, 版权所有www.mzwh.org. 联系邮箱: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