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诗词园地     书刊编辑     理论研究     学术交流     专业培训     国际合作     咨询服务     经典展厅     当代名家     艺术资讯  
 
北京时间
新闻公告: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资讯 >> 阅读文章
 站内查找:

材料叙事下的文化传承与当代破局:“首届四川省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双年展”成都开幕


来源:中国民族书画院-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5-06-24 13:22:00 查看次数:18

2025年6月15日,由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中国—东盟艺术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四川省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双年展”在成都东盟美术馆正式开幕。展览以“材料与观念的对话”为主题,聚焦融合多元媒介的当代综合材料绘画艺术,集中呈现四川及全国艺术家在该领域的创新探索成果,展期将持续至6月26日。 

在当代艺术多元发展趋势下,综合材料绘画凭借媒介包容与观念创新,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重要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国内该领域创作活跃,展览与学术活动蓬勃开展,四川作为文化艺术大省,其探索也展现出了鲜明地域特色与创新活力。

首届四川省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的举办,源于对区域艺术生态的考量:一方面,本地艺术家在此领域积累了诸多兼具学术与时代价值的成果,需系统性展示;另一方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建设推进,搭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学术平台,是促进本土艺术与外界对话的重要机遇。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副院长罗徕教授主持开幕式,并一一介绍了来自中国美术家协会、川渝艺术机构代表及高校专家学者。

开幕式上,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特聘学术院长范扬先生首先致辞。他强调,学院以“求真思辨,兼容并蓄”为治院理念,依托传统工艺研究院“六所十四坊”教学体系,推动漆艺、竹编等非遗技艺与综合材料绘画的跨界融合,未来将持续搭建国际艺术交流平台,培育兼具传统底蕴与当代视野的创作力量。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李青稞女士指出,四川艺术传统中蕴藏着深厚的创新基因:从三星堆青铜的材质突破到宋瓷釉色的工艺探索,先民对材料的运用智慧在本次展览中得以当代转译。展览不仅打破传统架上绘画的媒介边界,更成为四川向全国展示文化创造力的重要窗口,彰显地域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创新潜力。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院长郁钧剑为10位获奖艺术家代表颁发优秀奖状,获奖作品呈现鲜明的代际融合特征:既有八旬艺术家以拼贴技法重构自然意境,将传统书画意境融入当代材料语言;也有“00后”创作者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结合,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这钟跨越年龄层的创作实践,既印证了艺术生命力的代际传承,也展现了综合材料绘画作为“开放媒介”的包容特质。

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主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参展作品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紧扣四川地域特色,众多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令人眼前一亮。在艺术创新层面,丰富多样的材料融入创作,赋予作品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层次感,充分彰显出综合材料绘画的独特魅力。他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四川地区的艺术家能在未来综合材料绘画的创作与研究领域,彰显更多力量,为中国综合材料绘画的发展注入新活力。随着朱尽晖教授宣布展览正式开幕,一场凝聚艺术智慧与创新精神的展览正式与观众见面,开启综合材料绘画艺术探索的新征程。

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主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教授致辞

多元媒介与视觉语言

综合材料绘画打破传统绘画边界,在语言形态建构方面,展现出开放性的探索姿态,作品涵盖拼贴构成、装置艺术、混合媒介等多元形态,通过材料物理属性与符号语义的双重解构与重组,拓展了综合材料绘画的语言边界。此次展出的130余件作品中,既有对木材、金属、织物等传统材料的解构重组,也有对当代科技材料、工业制品等的转化运用。

嘉宾观展

三代艺术家的跨时空对话

本次展览汇聚了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作品:老一辈艺术家以传统文化符号为切入点,如将蜀地非遗纹样、青铜器图腾通过材料转译实现“传统的当代重生”;中年创作者聚焦社会现实,通过锈蚀金属、废弃材料隐喻工业文明与生态问题;青年艺术家则拥抱科技,结合光影、数字媒介探索材料与虚拟空间的互动。

展厅现场

学术性与时代性兼具

在创作理念层面,作品整体体现出明确的文化主体意识,艺术家通过对中国传统美学元素——包括哲学意蕴、精神特质与形式语言的深度挖掘,实现了传统美学基因与现代材料媒介的创造性转化。展品既涵盖对“材料本体语言”的纯粹探索,也不乏对科技时代、乡村振兴、城市记忆等议题的回应,如用电子元件拼贴呈现信息爆炸时代的视觉焦虑,或用泥土与纤维还原巴蜀乡村的质地与肌理。参展艺术家们以明确的文化主体意识,深度挖掘中国传统美学元素(哲学意蕴、精神特质与形式语言),实现传统美学基因与现代材料媒介的创造性转化;最终作品兼具强烈时代感,既聚焦社会现实议题,又包含对生态伦理、技术文明等当代性命题的视觉化思辨,在文化表达的当代性建构中形成多维探索。

展厅现场

材料叙事下的文化传承与当代破局

本次双年展的举办具有三重价值:打破“架上绘画”单一叙事,以材料为载体推动艺术语言当代转型,为西南地区综合材料绘画创作与研究树立学术标杆;从三星堆青铜、巴蜀漆器等传统工艺中汲取灵感,通过材料当代转译实现地域文化基因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的活化实践,形成“传统—现代”创造性转化路径;通过高校与行业协会联动、老中青艺术家同台展示,搭建创作、教育、展览一体化艺术生态体系,为四川乃至全国综合材料绘画可持续发展提供机制化支撑。

当材料成为观念的言说者,这场展览不仅是一次艺术技法的展示,更是一场关于文化传承、媒介革新与地域身份的深度思考。它标志着四川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全新探索,也为中国综合材料绘画的本土化发展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四川样本”。(图文由主办方提供)

上一条: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四时行吟》
下一条:胡立新(贫道子)诗书画艺术中的新古典主义现代美学思想研究
相关文章
 宋朝的绘画传奇 2022-11-28 16:01:26
 盘点全球博物馆十大失窃案 2011-05-19 15:44:23
  胡立新居士和世界胡氏宗亲会深切缅怀胡乔木先生 2012-06-15 14:00:50
 青春飞扬 艺术筑梦——2023“我爱盐”青春艺术周在盐城市美术馆举 2023-05-23 18:00:04
 以珍贵书画为线索 它如何讲述苏东坡的艺术人生? 2024-08-30 16:01:06
 刘禹锡的《陋室铭》,专治各种浮躁 2017-07-10 11:30:36
 陈洪绶:花鸟册二十开 2023-02-21 17:56:34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一合一》 2023-11-06 15:21:08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赞助商链接
  最新更新  
 《刹那》中的永恒:一念三千与命途澄明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刹那》
 表象之下的秩序:《贫道子-现象》中的生存辩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现象》
 胡立新《贫道子-玄境》解读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玄境》
 碰撞的形而上学:论冲突如何成为宇宙的第一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碰撞》
 胡立新《贫道子-屋漏》哲学解构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屋漏》
 胡立新《贫道子-流水韵依然》禅意哲理解读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流水韵依然》
 胡立新《贫道子-波涛浪涌》禅意哲理解读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波涛浪涌》
 胡立新《贫道子-圆点》禅意哲理解读
  阅读排行  
 谷枋鄄画作
 官景辉先生、宋家顺先生拜访胡立新居士
 著名书法家宋家顺先生为胡立新居士书写对联
  胡立新居士和世界胡氏宗亲会深切缅怀胡乔木
 胡立新居士为中国书协理事宋家顺先生书写—
 胡立新居士为中宣部官景辉先生书写——景辉
 胡立新居士——毛泽东欣赏的长联
 胡立新居士将赴香港出席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墨海文馨——王继良国画精品展在中国文字
 由齐白石天价看市场的疯狂
 拍卖价是否该成为收藏定价器
 西班牙画家达利尘封画作即将在纽约亮相
 胡立新居士出席百年乔木——纪念胡乔木诞辰
  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第二届领导机构名单

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书画艺术网 | 世界胡氏宗亲网 | 中外新闻网 | 国家民委 | 中国民族书法美术网 | 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 | 雅昌艺术网 | 课程导报 | 书行天下 | 中国民族书画旅游网 | 华人频道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
     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C) 2009-2015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Copyright 2025, 版权所有www.mzwh.org. 联系邮箱: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