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诗词园地     书刊编辑     理论研究     学术交流     专业培训     国际合作     咨询服务     经典展厅     当代名家     艺术资讯  
 
北京时间
新闻公告: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资讯 >> 阅读文章
 站内查找:

罕见吻兽现身“建筑群”揭开青岛港秘史


来源: 发布时间:2009-10-09 10:16:10 查看次数:2072

 

罕见吻兽现身“建筑群” 揭开青岛港秘史


                              板桥镇北宋建筑群里发掘出来的吻兽


  10月6日,胶州市板桥镇考古发掘继续进行,因为北宋建筑群的大面貌已经显现,考古发掘工作已经开始转入对建筑群的清理工作,并从现场发掘出了建筑群房顶上建筑装饰构件——吻兽。当天下午,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玉海向记者介绍了青岛港口发展的大体历史脉络。
  建筑群里发现罕见吻兽
  10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板桥镇遗址考古发掘现场时,考古发掘人员正在对遗址上显露出来的北宋建筑群进行清理。现场的考古发掘人员告诉记者,因现在板桥镇遗址上出土的北宋建筑群的大体模样显现,现在的主要工作已经转到对建筑群的清理,等这些建筑群的清理工作结束后,他们将会请来古建筑专家对此处建筑群的当初形状进行实地查看,确认此处建筑群在北宋时到底为何人所用。
  当天下午,考古发掘人员在清理考古发掘现场北侧的土层时,从里面发掘出来了大量的瓷器残片,这些瓷器残片大部分很精美,主要以北宋时期龙泉窑系和景德镇窑系为主。考古发掘人员在随后的清理过程中发现几个建筑群房顶上的建筑构件,多数已经残损,其中有一个建筑构件还能看出大致模样。考古人员经现场分析发现,这个房顶上用于装饰的建筑构件应该是吻兽,这个吻兽像大鸟一样,模样非常凶猛。考古人员表示,从之前和现在相继出土的一些房顶上装饰用的建筑构件来看,此处的北宋建筑群极有可能是官方用房。
  港口历史始于春秋战国
  青岛的港口历史起源于何时?10月6日下午,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玉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青岛的港口历史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琅琊港(今琅琊台),琅琊港当时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港口之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有关文献中有不少关于琅琊港的记载,其中《管子》记载:“桓公将东游,问于管仲……”。另载:“齐桓将东游,南至琅琊。”从这里可以看出,在齐桓公时(公元前685年~公元前642年),琅琊港已闻名于世。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5次东巡3登琅琊。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登琅琊,在琅琊有方士徐福上书,说海中有三神山,可得长生不死之药,决定派徐福等“入海求仙人”。由于秦始皇在第三次到琅琊港后,徐福诈称海上有大鱼,不能取回仙药。秦始皇便“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可见这里不仅航海条件优越,而且捕捞、军械齐备。据《史记》和《汉书》的记载,汉武帝大约有5次到过琅琊。可以说从春秋时期到汉武帝时,琅琊港仍很兴盛,而琅琊港也是北方最大的海港之一。
  胶州港口曾兴盛千年
  林玉海所长告诉记者,根据对胶州胶南等地的考古研究,琅琊港自西汉时期开始受到破坏。进入隋唐时期,唐朝设立了板桥镇(今胶州),随着板桥镇的兴起。琅琊港也逐渐被忽视了。隋唐时期,官方把胶州湾的海口作为海上交通要道,与朝鲜互有往来。到宋代,贸易兴盛,与日本、朝鲜在经济文化交往上更加频繁,成为我国主要海港之一。宋哲宗元佑三年(1088年),置板桥市舶司,胶州海口经贸活动越来越活跃。元明时期,由于云溪河、胶莱河、大沽河等河流的泥沙淤塞,海岸外移至塔埠头。至明代,胶州湾已形成海港群落,青岛地区从此不仅是贸易口岸,同时又是海防要地了。自明万历年间,明政府开辟青岛口、当时的即墨县令许挺向朝廷建议开放金口、沙子口、青岛口(今小青岛)和沧口四大口岸,而港口还设立在胶州的塔埠头。至清末时,青岛地区已是渔商聚集之地。咸丰八年(1858年),清政府设东海关,同治四年(1865年)东海关在青岛口、女姑口、塔埠头设分关。“可以说胶州的海港在继琅琊港之后,辉煌了千余年。”林玉海对记者说。
  胶州港消失崛起青岛港
  林玉海所长告诉记者,1897年,当时的德国找借口侵占了胶州湾地区,当时的德国地质学家史蒂霍芬带领专家组从中国南海开始一直到大连的沿海进行实地考察,并且最终确定了胶州湾东岸最适合建设大港口,而胶州的塔埠头海港由于淤积被忽略。
  德国人占领青岛后,优先发展港口,1899年着手在胶州湾内兴建防波堤,1901年建成小港。1904年3月建成大港第一码头北岸5个泊位。到1908年,第二、四、五码头和船渠港先后竣工。1906年还在第五码头建成当时亚洲最大的 1.6万吨浮船坞。随着青岛港的建成,青岛港的贸易得以长足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胶州港口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而青岛港口从全国脱颖而出。
   名词解释
  吻兽
  吻兽又名鸱吻,是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初作鸱尾之形,一说为蚩(一种海兽)尾之形,象征辟除火灾。后来式样改变,折而向上似张口吞脊,因名鸱吻,又称“龙吻”。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上:“蚩者,海兽也。”
  相传鸱吻是龙的儿子,所谓龙生九子,鸱吻为其中之一。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书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说虬尾是水精,喷浪降雨,可以防火,建议置于房顶上以避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

来源 :《半岛都市报》 

上一条:香港古玩艺术博览会成交额估计超过3亿港元
下一条:老一辈艺术家们:新中国主流美术形态的基石
相关文章
 纪念林散之先生诞辰125周年学术研讨会举办 2023-09-11 10:59:15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法源》 2025-04-04 20:24:51
 澳历史人物雕塑展14日揭幕 2009-09-17 09:36:46
 蕴含着书卷气的诗文 2022-10-20 17:23:26
 纽约华美协进社策展人谈新展“河上花”:这三个字充满所有诗意 2023-04-17 16:45:26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古堰画乡》 2024-04-26 14:57:15
 瑞鹤清响 鲁晓波 张子康 谢小铨书画作品联展开幕 2023-01-18 17:39:28
 纪念林散之先生诞辰12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 2023-09-07 17:51:38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赞助商链接
  最新更新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归途》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中正平和》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丁然》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红木礼赞》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如是观》
 《贫道子--静水深流》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狮子吼》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洗浣纱》
 胡立新(贫道子)诗书画禅意新水墨(山水)
 胡立新题画诗《贫道子--相随》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虎园》
 迄今最大规模陈逸飞回顾展登陆浦东美术馆
 贫道子水墨行一
 贫道子水墨行二
 贫道子题诗水墨画之三
  阅读排行  
 谷枋鄄画作
 官景辉先生、宋家顺先生拜访胡立新居士
 著名书法家宋家顺先生为胡立新居士书写对联
  胡立新居士和世界胡氏宗亲会深切缅怀胡乔木
 胡立新居士为中国书协理事宋家顺先生书写—
 胡立新居士为中宣部官景辉先生书写——景辉
 胡立新居士——毛泽东欣赏的长联
 胡立新居士将赴香港出席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
  墨海文馨——王继良国画精品展在中国文字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由齐白石天价看市场的疯狂
 拍卖价是否该成为收藏定价器
 西班牙画家达利尘封画作即将在纽约亮相
 胡立新居士出席百年乔木——纪念胡乔木诞辰
 胡立新居士——唾液:人体自带的抗癌第一道

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书画艺术网 | 世界胡氏宗亲网 | 中外新闻网 | 国家民委 | 中国民族书法美术网 | 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 | 雅昌艺术网 | 课程导报 | 书行天下 | 中国民族书画旅游网 | 华人频道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
     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C) 2009-2015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Copyright 2025, 版权所有www.mzwh.org. 联系邮箱: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