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诗词园地     书刊编辑     理论研究     学术交流     专业培训     国际合作     咨询服务     经典展厅     当代名家     艺术资讯  
 
北京时间
新闻公告: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资讯 >> 阅读文章
 站内查找:

清代皇家书画7成多仍存世


来源:《钱江晚报》 发布时间:2010-12-03 11:16:06 查看次数:1679

  在清代皇家的书画收藏中,《石渠宝笈》是一个重点。宝笈一共三编,这三编里面收藏的书画统计下来大概7000多件,清宫藏书画大概估计在10000件以上,准确数字无法统计。就现在留下来的一些看,主要是从清末到民国这段时间,70~80%仍存世,还有一部分不知下落。


  《石渠宝笈》是宫藏书画的重点


  清代皇家的书画,主要是乾隆时期收的。当然,如果没有明末清初的民间收藏,皇宫收藏起来也没那么容易。乾隆皇帝给清宫收藏奠定了一个基础。


  收藏得多了,于是有一年,乾隆就觉得要总结一下了,就编了《石渠宝笈》。


  《石渠宝笈》,全称为《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全书分三编,即初编、续编、三编。其中《秘殿珠林》主要载录释道书画,而《石渠宝笈》则录历代书画,按照“千字文”字头编号来编写,收录作品7757件,卷帙浩繁,蔚为大观。


  乾隆九年(1744)二月初十日上谕,内言:“内府所储有历代书画,积至万有余种,签轴既繁,不无真赝”,故应“宜详加别白,遴其佳者,荟萃成编”。开始编了。


  初编,自乾隆九年二月始,乾隆十年十月成。续编,自乾隆五十六年正月始,乾隆五十八年五月成。三编,乾隆五十八年二月始,嘉庆二十一年六月成。


  《四库全书》总编纂官纪昀撰该书“提要”时指出:“是编所登,既皆艺苑之精华,而确按方幅稽核详明,尤非寻常者悬揣者可比”。


  “此编各依贮藏之所按类排辑”。即按乾清宫、养心殿、重华宫、御书房、三希堂、宁寿宫等殿堂收藏之所排列。


  这些都是故宫里面最重要的建筑。明代皇帝的住所,比如乾清宫,到了清代,康熙也住过。雍正皇帝及后来的皇帝都住过养心殿。因此乾清宫、养心殿都是皇帝住的地方。


  《石渠宝笈·初编》所录入书画,分为上等、次等。乾隆九年二月廿七日,这个工作就开始了。据档案记,当天养心殿发来字画册四十九册、字画卷二百五十卷,画轴二百五十八轴;画轴内宋贯休《罗汉》等五件归入《秘殿珠林》。


  乾隆九年十一月十三日谨奏,臣等办理《石渠宝笈》所有乾清宫、重华宫、养心殿三处书画誊写草本进呈御览。其御书房草本亦已办完。等于书的四分之三以上完成了,速度相当快。


  鉴藏印是清宫藏书画的标识


  清代宫廷收藏是继宋代内府收藏之后的又一高潮,民间著名藏家如梁清标、孙承泽、高士奇等人的收藏如过江之鲫纷纷归入内府,从而达到中国书画收藏史上的又一次集大成时期。


  但今天来看《石渠宝笈》,应当客观理智地看待其著录的书画,因为《石渠宝笈》仅仅是个著录,并不能保证作品一定是真迹,更不能代替文物的鉴定工作。


  《石渠宝笈》著录作品大部分现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博物馆等,另外一些就流散到国外。博物馆所藏《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作品加起来约占其著录总量的七成左右。


  清宫藏书画曾从各种渠道散佚出去。一是皇帝以各种各样的名目赏赐出宫,二是大流散渠道是溥仪在逊位以后留住紫禁城期间往外偷运。


  缘于《石渠宝笈》所载书画的皇家身份,在当前的拍卖场上,一旦有被《石渠宝笈》著录过的书画上拍,必遭各路藏家追捧。为此,如何鉴定这类作品,便成为藏家急于了解的知识。除了对照《石渠宝笈》原文,查阅某件画作是否被著录外,还要仔细观察书画本身提供给我们的信息,特别是《石渠宝笈》著录品特有的鉴藏印。


  大家都知道凡是清宫收藏都盖上皇上的图章、印章,有时候一个作品三个五个,有的十几个,多的达二十几个记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清代内府藏品多钤有皇家收藏印,一般说,入选《石渠宝笈》或《秘殿珠林》初的上等书画钤六玺,即“乾隆御览之宝” (椭圆形)、“乾隆鉴赏”(圆形)、“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宝笈”。以及收藏殿所。次等书画钤三玺,即“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及收藏殿所。


  选入重编的书画在六玺上加钤二印,“石渠定鉴”、“石渠重编”,称八玺,不分等级。三编则仿照初编上等书画一样钤六玺,只是“嘉庆御览之宝”代替了“乾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代替了“乾隆鉴赏”。


  现在,研究内府印的钤盖方式,已经是鉴定宫廷书画的重要手段。


  除了鉴藏印外,清宫藏画特有的装裱方式,也是鉴定真伪的重要佐证。清内府特别是乾隆时期,宫廷庋藏的画院作品、帝王书画以及内府收藏的前代书画,都有标准的装裱要求和形式:挂轴,多根据画的内容和色调选用浅米色或淡青色花绫作裱边。包首用绢,签用仿古纸如金粟山藏经纸、侧理纸等,轴头有玉、象牙或紫檀等硬木。画轴外包装有织锦面,


  手卷外包装为单色绸里画衬套、衬签为白绫墨笔书作品名称。


  手卷亦以绫为裱,画心上下为窄细的绫或纸撞边。引首用内务府定造宫廷用纸,有藏经纸、手工描金花笺或云龙笺、手工墨笔描卷草纹或龙珠笺等,常有乾隆御笔题字。


  题签多用藏经纸窄条,楷书或行书图名,有的还书写上装裱时间。


  无论书画钤加玉玺或宫廷特色的装潢,只是鉴别清宫藏画的一方面证据,并不能代替书画本身的鉴定,因为即使清宫藏书画,也有赝品,不能迷信“清宫”二字。


  两岸故宫文物总体比较


  北京有故宫,台湾也有故宫,此外,上海博物馆等博物馆也有清宫收藏。从总量上讲,北京故宫超过台北故宫1倍以上,台北故宫有藏品60多万件,北京故宫有藏品150多万件,所谓馆藏文物各有千秋。


  拿书画来说,台北故宫的北宋、南宋书画,优于北京故宫。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日本人打进来了,为保护文物要迁移。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管是书画还是陶瓷,肯定是藏品中最好的东西先装箱。比如说宋代官窑。


  当然,文物优势仍然在大陆。因为在大陆,清宫收藏不可能被皇宫一网打尽,社会上还收藏很多。经过几十年的回收,大量的东西回到了故宫。比如说元代书画,北京故宫就要超过台北故宫。至于明清书画,就更占优势。举一个例子,扬州八怪、金陵八家、清初四僧的作品,大量都在大陆,大陆改革开放前台湾几乎没有。


  就因为如此,北京故宫不光总量上优胜于台北故宫,在品种上,在每个专题当中,都有台北故宫所没有的文物。比如陶瓷,官窑瓷器有28万件,单一品种有9千多种,这是台北故宫没法比的。


  所以,两岸的故宫,是各有长处。古物南迁,并没有将故宫的文物全部迁往台湾,更何况几十年来北京故宫又新收了大量文物。

上一条:八大山人纪念馆扩建完毕 预计明年1月开放
下一条:新疆挖掘水毁古墓群 有望启动小宛国历史研究(图)
相关文章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醉仙》 2023-12-29 17:03:55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圆点》 2025-06-30 09:39:04
 多向度——当代雕塑研究展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举行 2022-12-19 17:50:58
 第六届全国漆画展览:致敬传统,回应时代 2023-07-07 15:54:37
 星云大师的笔墨情怀主题书法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 2024-11-26 18:00:31
 天津市艺术院团文博场馆推出线上内容 2022-04-08 16:24:21
 张大千仿石涛山水册 2023-03-15 16:23:45
 向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厉声教授致敬 2023-12-21 17:36:40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赞助商链接
  最新更新  
 《刹那》中的永恒:一念三千与命途澄明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刹那》
 表象之下的秩序:《贫道子-现象》中的生存辩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现象》
 胡立新《贫道子-玄境》解读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玄境》
 碰撞的形而上学:论冲突如何成为宇宙的第一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碰撞》
 胡立新《贫道子-屋漏》哲学解构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屋漏》
 胡立新《贫道子-流水韵依然》禅意哲理解读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流水韵依然》
 胡立新《贫道子-波涛浪涌》禅意哲理解读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波涛浪涌》
 胡立新《贫道子-圆点》禅意哲理解读
  阅读排行  
 谷枋鄄画作
 官景辉先生、宋家顺先生拜访胡立新居士
 著名书法家宋家顺先生为胡立新居士书写对联
  胡立新居士和世界胡氏宗亲会深切缅怀胡乔木
 胡立新居士为中国书协理事宋家顺先生书写—
 胡立新居士为中宣部官景辉先生书写——景辉
 胡立新居士——毛泽东欣赏的长联
 胡立新居士将赴香港出席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墨海文馨——王继良国画精品展在中国文字
 由齐白石天价看市场的疯狂
 拍卖价是否该成为收藏定价器
 西班牙画家达利尘封画作即将在纽约亮相
 胡立新居士出席百年乔木——纪念胡乔木诞辰
  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第二届领导机构名单

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书画艺术网 | 世界胡氏宗亲网 | 中外新闻网 | 国家民委 | 中国民族书法美术网 | 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 | 雅昌艺术网 | 课程导报 | 书行天下 | 中国民族书画旅游网 | 华人频道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
     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C) 2009-2015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Copyright 2025, 版权所有www.mzwh.org. 联系邮箱: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