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诗词园地     书刊编辑     理论研究     学术交流     专业培训     国际合作     咨询服务     经典展厅     当代名家     艺术资讯  
 
北京时间
新闻公告: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资讯 >> 阅读文章
 站内查找:

收藏与投资


来源: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1-10-18 11:14:19 查看次数:2621

瓷库中国讯 大自然赐予人类温润莹泽的美石“玉”,中国人将各种玉,雕琢成形式多样的玉器,用以装饰、祭祀、礼仪、馈赠、陈设和日用,从古至今形成了一种浓郁的崇尚玉器的传统,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玉文化。收藏投资玉石变成了很多人的选择。

图:收藏·张正平大师手绘牧牛图高档陶瓷花瓶

说起和田玉,可以说人人都喜欢,但是却很少有人能说出和田玉的核心价值在哪里。据业内人士称:近十年来,和田玉的价值涨幅超过100多倍,而当今,玉石珠宝收藏也演变成了大众消费,成为时下收藏市场的“新动向”,和田玉投资也被誉为最具投资价值的艺术品之一。然而,和田玉因其几千年人类历史长河所积淀的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与“千种玛瑙万种玉”各种材质的乱花迷人眼,使很多人想涉足而又不知如何开始。

 

由于和田玉收藏与投资市场的复杂性,让每一个初识和田玉的人都会摸不着头脑,如何快速入门至关重要。和田玉培训是一项系统并渐进的过程,无论是和田玉基本知识,鉴别的方法,还是对其辉煌历史文化与崇高价值的了解,以及进入一个好的和田玉的圈子,来大幅提升学习和收藏的起点,这都需要学会选择最有潜力、最有价值的和田玉学习方法和途径。尤其最为关键的是专业的和田玉感觉训练,比如如何感知和田玉温润与细腻的质感,如何对和田玉皮色色调、好坏、真假作出判断,如何训练和田玉轻重、光滑的手感,以及如何识别各类和田玉替代品、仿冒品等。这些都是需要通过对大量的实物标本的观察、体验、比对,通过科学的系统学习,专业老师的指导与交流,以及自己不断体验的内化而得,由此真正入门、入对门,给今后的提升、收藏和消费打好基础。(

上一条: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将在香港举行
下一条:拍卖价是否该成为收藏定价器
相关文章
 中国绘画笔墨精髓,独有的“黑白”韵味 2022-12-07 16:23:25
 神与物游——当代中国油画风景名家邀请展在深圳开幕 2023-06-08 15:51:16
 展现中国油画百年蓬勃气象 2024-10-13 18:20:23
 【封底人物】胡立新 修行在自性 2015-06-23 14:33:45
 越只青山 吴唯芳草——陈师曾山水作品研究 2023-03-03 15:46:16
 2023“湾区偏南”数字创意季暨深圳数字创意论坛举办 2023-11-27 12:00:25
 龙凤之舞:一首诗中的乾坤哲思 2025-06-16 07:39:18
 “‘策展在中国’论坛——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展览与展览史”在四川 2022-12-06 16:36:57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赞助商链接
  最新更新  
 《刹那》中的永恒:一念三千与命途澄明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刹那》
 表象之下的秩序:《贫道子-现象》中的生存辩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现象》
 胡立新《贫道子-玄境》解读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玄境》
 碰撞的形而上学:论冲突如何成为宇宙的第一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碰撞》
 胡立新《贫道子-屋漏》哲学解构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屋漏》
 胡立新《贫道子-流水韵依然》禅意哲理解读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流水韵依然》
 胡立新《贫道子-波涛浪涌》禅意哲理解读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波涛浪涌》
 胡立新《贫道子-圆点》禅意哲理解读
  阅读排行  
 谷枋鄄画作
 官景辉先生、宋家顺先生拜访胡立新居士
 著名书法家宋家顺先生为胡立新居士书写对联
  胡立新居士和世界胡氏宗亲会深切缅怀胡乔木
 胡立新居士为中国书协理事宋家顺先生书写—
 胡立新居士为中宣部官景辉先生书写——景辉
 胡立新居士——毛泽东欣赏的长联
 胡立新居士将赴香港出席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墨海文馨——王继良国画精品展在中国文字
 由齐白石天价看市场的疯狂
 拍卖价是否该成为收藏定价器
 西班牙画家达利尘封画作即将在纽约亮相
 胡立新居士出席百年乔木——纪念胡乔木诞辰
  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第二届领导机构名单

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书画艺术网 | 世界胡氏宗亲网 | 中外新闻网 | 国家民委 | 中国民族书法美术网 | 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 | 雅昌艺术网 | 课程导报 | 书行天下 | 中国民族书画旅游网 | 华人频道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
     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C) 2009-2015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Copyright 2025, 版权所有www.mzwh.org. 联系邮箱: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