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诗词园地     书刊编辑     理论研究     学术交流     专业培训     国际合作     咨询服务     经典展厅     当代名家     艺术资讯  
 
北京时间
新闻公告: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术交流 >> 阅读文章
 站内查找:

既要面子又要影响力 展览奢靡之风何时休


来源: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3-03-29 10:05:57 查看次数:1226
 改变展览奢靡之风 由奢入俭也不难

  地毯要新、要铺得长一些,花篮要多、要摆得对称些,彩球要红、要大一些,画册要厚、要精美些,官员要请、要来的大一些,座次要排好,讲话不能少,礼仪接待、音乐烘托、媒体宣传……全部到位。“开幕式现在开始!”

  艺术创作的繁荣,艺术市场的红火,让美术馆展览频繁不断,也让普通观众有了更多接近艺术的机会。然而经常走进美术馆的观众不会对上述程序感到陌生,开幕式等上一个小时,展览看了20分钟,几百上千元的画册买不起也不想买……这位艺术家请这么大领导一定挺厉害,排场搞这么大一定挺有钱,作品怎么样?似乎是另外一回事。

  与艺术无关的花费

  展览开幕式为何会出现如此风气,记者在采访中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展览讲排场,根源是对权力和金钱的需求。比如晋职称、搞关系、卖画等需求比较强烈时,就得把展览办大、办华丽些。”

  在采访中,一位策展人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在重要的美术馆或艺术空间办一个展览,一周的场租费至少要十几万元,有些场馆每天的租金就要数万元;印画册规格一般的也要十几万元,如果是等级较高的出版社,则还需要托关系才有可能印发,再加上两三万元的书号钱、最低1000册的印数及包销等,花费又会倍增;另外展馆布置、开幕酒会、嘉宾晚宴等又要七八万元。这样林林总总算下来,做个展览最低的花费要30万元左右。

  炎黄艺术馆刚刚举办的一个女性艺术家群展颇反常态,记者发现,这个展览虽然规模不小,但不仅没有举办开幕仪式,甚至连海报也没有印制,可并没有影响观众的参观热情。该馆馆长崔晓东说:“现在办展览的各种开支是一个没谱的事,从出画册选纸张、做设计、出版印刷,到展览开幕剪彩、应酬、研讨会等,只要你想花,多少钱都能花进去。”

  而这些展览开幕式上的各项开支,往往与艺术完全无关。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说:“鲜花本来是美化环境的,但为了好看做个花篮,结果办完开幕式就丢掉了,还有铺红地毯、剪彩的绸缎、礼仪小姐,这些都与艺术无关,严格地讲都是浪费。再比如展览画册,有些不是用作品去说话,而是追求画册的高档豪华,而且很多展览没有必要出画册。”

  前不久荣获“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的李焕民,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现在做展览太费劲了,不但我费劲,别人也跟着费劲。还要请人等等这事那事,想着脑子都炸。我自己耽误时间不说,还把别人的时间耽误了,还不如好好画点画呢。”

  开幕式繁琐让观众太累

  奢靡的展览风气不但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而其光鲜背后的隐患和负面效应更加值得关注。

  令人炫目的开幕式不仅费钱费力,也耗费了观众很大的精力,等到进入展厅观展的时候观众已经感到疲劳了。记者在一些美术馆展厅随机采访时发现,许多观众都有这样的感触:热闹的开幕式看一次两次觉得新鲜,时间长了便索然无味,甚至让人感到厌烦。“展览那么多领导讲话实在无聊,我们是奔着看展览来的,结果等着开幕式要一个多小时。”观众廖先生无奈地说。“现在许多展览都是这样的模式,我们一般会选择避开开幕那天去看展。”一位年轻的观众说。

  其实在热闹、奢靡的背后也存在令人无奈的现象。记者在采访中,就有几位策展人表示,他们对于搞不搞开幕式,做到什么程度,往往也不好把握。“大的风气如此,自己不办开幕式,怕显得展览没有声势和档次,但是搞得过于隆重,的确是件劳民伤财的事情。而且开幕式如果请来领导,排场不够又会显得寒酸,某种程度上又会得罪领导。此外,请一些有地位的领导出席,媒体报道的噱头也会更多,社会影响力也会越大。”一位策展人表示。

  崔晓东认为,展览的奢靡风气败坏了学术氛围。“展览作为艺术的展示,搞得乱哄哄的,其实没有必要。另外,对艺术的从业者也造成很大的负担。别的馆都做得很热闹,对我们就会增加很大的压力。”崔晓东对此很无奈。

  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总监石京生表示:“领导作为普通观众来看展览,是一种爱好,但请来领导后搞得前呼后拥的,就会让人厌恶。因为观众是来看展览而不是来看领导的。”他认为,美术展览应该有自己的属性和创新形式。“比如红地毯等就别学了,省下钱把展览办好多好,而且我们的展览也应该有自己的民族方式。”

 奢靡之风根源何在

  奢靡的展览开幕式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掩盖了展览本身的价值。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认为,许多人追求隆重豪华的根源首先是因为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误解,认为热热闹闹就是繁荣发展。另一方面,办展者都希望有媒体报道,而恰恰不同级别的领导出席,就会有不同规格的报道,因此办展规格攀比,规模越做越大,以致超越展览内容的本身。其实很多艺术家也不愿意这样做,但是形成了这股风气。导致有的艺术家作品分量不够,就靠场面虚张声势。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执行院长徐唯辛分析说:“展览时请各种领导来捧场的艺术家,首先是对自己的作品不自信,另外就是缺乏独立思考精神。好的艺术家、好的作品,是学术性的,不是靠行政官员的捧场来提升的。在市场经济下,这种排场对销售有帮助,但背离了学术精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象群也表示:“美术展览更多的应该是展示一种文化、学术,奢靡的展览开幕式展示的是交往,往往是绑架了一个人群,通过这种方式来抬高自己艺术市场的行为。”

  展览的奢靡之风也有各方面的因素。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刘曦林说:“有时画家自己不一定讲排场,但主办方和赞助方一定要面子、要影响,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官场和商业作风侵蚀了美展作风。”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赵力忠也表示:“这种现象表面上看是美术的事,但实际上与整个大的社会环境有关。有很多美术庆典,搞成了一个豪华型比赛,而且都以爱国、爱省、爱市为名义。这种大环境有所变化后,小环境才会有所改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业内人士都对宣传和媒体十分重视,请领导与当前宣传报道取向关系紧密,媒体的宣传导向对展览的排场常常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

  孔维克说:“适当的宣传与推广对艺术很重要,因为艺术作品有个推广、被大众认可的过程。比如通过学术研讨会被学术界认可,通过媒体被观众接受,这都是正常的,但为什么会演变成现在这种状况呢?现实情况中很多媒体是看领导的级别、嘉宾的层次进行报道,不是看艺术作品的真正水平。”

  刘曦林也提出对媒体的期望:“就如同有些买画的人不懂画,只看艺术家名气一样,开幕式来宾的级别成了艺术高低的参照。若媒体都不报道排场,只关心艺术质量,排场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展览应回归艺术本位

  追求开幕式的表面热闹是一种功利和浮浅的炒作行为,而改变这种状态就必须让观众知道什么才是衡量展览价值的标准。

  吴为山认为:“展览的规模不怕大,但前提是观众自愿来欣赏,而不是故意去炒作。要把展览变成符合艺术规律和社会文化自然生态的活动,而不是一种炒作的形式。展览开幕式要从简,是指不要在表面排场上做文章,关键是加强展品的艺术品格品质,切忌走到另一个极端。”

  对于展览请领导也不能简单否定,石京生说:“关键是看你带着什么目的去请,请的领导是不是与展览有关。如果请领导是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用领导标榜自己的档次,就没有意义了。”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艺术界的领导、大家带头杜绝办展的奢靡之风具有很大的引领作用。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坦言:“要去除这种浮夸的风气,首先就要从官员开始带头呼唤、发现精品,要净化、纯粹下来,才能传达出更多的正能量,才能把‘俗文化’慢慢转变成‘雅文化’。”

  追求形式上的奢靡已经成为一种扭曲的审美定势,这也与本来表现美的艺术展览背道而驰。正如徐唯辛所言“中国当代艺术的苍白,恰恰表现在这里”。艺术家举办展览本来是想靠精选出的艺术作品展示自己的实力和成果,奢靡之风越来越为人所反感,艺术展览也只有回归本位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说:“如果大家都认识到展览要回到艺术本体的时候,就不会简单地追求形式的奢靡了。对于艺术生态要达到的健康结果,需要一个整体的调整。”崔晓东也表示:“展览要把学术水准搞出来,艺术就该回到艺术本身。艺术作品要面对社会公众,一个艺术馆还是应该以艺术为主。”

  记者发现,近来在京举办的多项大型展览的开幕式已经悄然改变,不仅没有了以往繁琐的领导致辞和剪彩等环节,一些展览的开幕式还以围坐交流等方式举行,既有丰富展览内涵的实质内容,也让观众感到别开生面,积极参与互动。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表示:“现在我们力求把开幕式变成学术交流的时机,为美术界的相关同仁坐在一起创造更多交流、对话的气氛。”

来源:大公网

上一条:文化部召开专题座谈会调研美术发展现状
下一条:钻石涨价成常态 平均每年涨幅50%
相关文章
 沧海遗珠:那些被错认的梵高画作 2013-09-23 10:17:55
 中国画:教学问题断想 2013-01-31 10:24:57
 汪建伟毛焰等获“2013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奖 2013-06-24 10:08:36
 历经千年风雨的文物何以消失 2013-01-31 10:14:48
 到拍卖行买艺术品的5步骤 2012-10-19 08:58:40
 英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教父 2012-10-19 08:50:09
 一个藏书家用古法工艺自己造宣纸补书 2013-01-30 09:24:25
 莫言故乡民俗:扑灰年画中国一绝 茂腔婉转 2012-10-17 11:22:52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赞助商链接
  最新更新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晋唐心印》
 新中国最优秀的二十部长篇小说
 吴昌硕:花果四屏
 黄宾虹写生秘诀
 齐白石笔下草虫世界,意趣盎然
 中国民族书法美术研究院——民族风交流笔会
 由贵到雅 书画投资不得不知的六要素
 内地“烧钱”艺术大腕叹“艺术身份证”难打
 投资10亿元 中国收藏文化示范基地开建
 故宫研究院成立 2万余"宫藏"甲骨文有望解密
 艺评:给西方观众看什么样的中国当代艺术?
 艺评:偶然天价不代表艺术市场黄金时代到了
 舶来品中国受注目 铜章艺术品7倍增值
 民间糖画艺术:短命的艺术品可长期保存
 艺评:土豪怎么能来艺术品市场的真复苏?
  阅读排行  
 2012年杭州首届“印象西湖”财富浙商当代艺
 “笔墨华彩”欧洲书法展作品展示
 当代书法家名录
 贺兰山岩画拓片品赏
 艺路阳光——迎接十八大、中国青少年艺术关
 书法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
 胡立新——亚洲艺术市场:中外拍卖行相互进
 胡立新居士——中国美术艺术院校目录
 2012年杭州首届“印象西湖”财富浙商当代艺
 胡立新——谈养生
 山西陶寺遗址:这里可能是最早的“中国”
 2012年杭州首届“印象 西湖”财富浙商当代
  歌山画水出东阳 亦佛亦道敢立新
 中华民族光彩慈善行启动
 胡立新诗书禅图片——王道永尊

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书画艺术网 | 世界胡氏宗亲网 | 中外新闻网 | 国家民委 | 中国民族书法美术网 | 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 | 雅昌艺术网 | 课程导报 | 书行天下 | 中国民族书画旅游网 | 华人频道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
     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C) 2009-2015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www.mzwh.org. 联系邮箱: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