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诗词园地     书刊编辑     理论研究     学术交流     专业培训     国际合作     咨询服务     经典展厅     当代名家     艺术资讯  
 
北京时间
新闻公告: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术交流 >> 阅读文章
 站内查找:

黄宾虹写生秘诀


来源:中国民族书画院-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3-02-02 15:47:32 查看次数:358


黄宾虹

(1864一1955)

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男,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生于浙江省金华市。中国近现代国画家,擅画山水,山水画一代宗师。也是书法家,与白蕉、高二适、李志敏合称“20世纪文人书法四大家”。曾任中国艺术专科学校校长,解放后任全国第二届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被称为“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 ;1955年3月25日病逝于浙江杭州。

用笔一涉图绘,则有关乎全局,不可不慎。

笔乃提纲挈领之总枢纽,遍于全画,以通呼吸,一若血脉之贯注全身。意存笔先,笔外意内,画尽意在,像尽神全,是则非独有笔时须见生命,无笔时亦须有神机内蕴,馀意不尽。以有限示无限,至关重要。


黄宾虹 泰山写生稿(此即其“钩古画法”)

笔力透入纸背,是用笔之第二妙处,第一妙处,还在于笔到纸上,能押得住纸,画山能重,画水能轻,画人能活,方是押住纸。

作画最忌描、涂、抹。

描,笔无起伏收尾,也无一波三折;涂,是仅见其墨,不见其有笔,即墨中无笔也;抹,横拖直拉,非人用笔,是人被笔所用。


黄宾虹 山水画稿

用笔时,腕中之力,应藏于笔之中,切不可露出笔之外。

锋要藏,不能露,更不能在画中露出气力。

赵孟頫谓“石如飞白木如籀”,颇有道理。

精通书法者,常以书法用于画法上。昌硕先生深悟此理。我画树枝,常以小篆之法为之。


黄宾虹 山水画稿


吾尝以山水作字,而以字作画。

凡山,其力无不下压,而气则莫不上宣,故《说文》曰:“山,宣也”。吾以此为字之努;笔欲下而气转向上,故能无垂不缩。

凡水,虽黄河从天而下,其流百曲,其势亦莫不准于平,故《说文》曰:“水,准也”,吾以此为字之勒;运笔欲圆,而出笔欲平,故能逆入平出。

凡山,一连或三峰或五峰,其气莫不左右相顾,牝牡相得;凡山之石,其左者莫不皆左,右者莫不皆右。凡水,其波浪起伏无不齐,而风之所激则时或不齐。吾以此知字之布白,当有顾盼,当有趋向,当寓齐于不齐,寓不齐于齐。

凡画山,其转折处,欲其圆而气厚也,故吾以怀素草书折钗股之法行之。

凡画山,其向背处,欲其阴阳之明也,故吾以蔡中郎八分飞白之法行之。

凡画山,有屋有桥,欲其体正而意贞也,故吾以颜鲁公书如锥画沙之法行之。

凡画山,其远树及点苔,欲其浑而沉也,故吾以鲁公正书如印印泥之法行之。

凡画山,山上必有云,欲其流行自在而无滞相也,故吾以钟鼎大篆之法行之。

凡画山,山下必有水,欲其波之整而理也,故吾以(李)斯翁小篆之法行之。

凡画山,山中必有隐者,或相语,或独哦,欲其声之可闻而不可闻也,故吾以六书会意之法行之。

凡画山,山中必有屋,屋中必有人,屋中之人,欲其不可见而可见也,故吾以六书象形之法行之。

凡画山,不几真似山;凡画水,不必真似水;欲其察而可识,视而见意也,故吾以六书指事之法行之。


黄宾虹 山水画稿

落笔应无往不复,无垂不缩。往而复,使用笔沉着不浮。

作画运用中锋有两法:

一是剑脊法,线之中间留有一条白痕,两面光,宜画秋树枯木,非下苦功,不易得法。一是圆柱法,线之中间有一条黑痕,两面光,画巨石常用,画树亦可。


黄宾虹 《写生山水画稿》 (八开选四)

用侧锋特点,在于一面光,一面成锯齿形。

余写雁荡、武夷景色,多用此笔。

三陵勾勒用笔,要有一波三折。

波是起伏的形态,折是笔的方向变化,描时可随对象的起伏而变化。王蒙善用解索皴,即以此得法。


黄宾虹 《写生山水画稿》 (八开选四)

十一

皴法变化极多,打点亦可作皴,古人未有此说,余于写生时悟得之。

十二

积点可成线,然而点又非线。

点可千变万化,如播种以种子,种子落土,生长成果,作画亦如此,故落点宜慎重。《芥子园》中论画点,似嫌过板,法宜活,而不宜板,学者应深悟之。

画中两线相接,与木工接木不同,木工之意在于牢固,画者之意在于气不断。


黄宾虹 《天柱县写生》

十三

作画打点,应运用实中有虚法,才能显出灵空不刻板。

十四

点点染染,用笔运墨宜分明,但又不要太分明。

应该既分明,又不分明为妙。画春光明媚,点染不必太分明,宜求其通体光洁,此是以不分明而求分明。画湖山烟雨,点染宜分明,当于笔迹间得雨意,墨韵中出烟雾,此是以分明而使不分明。画法善变,学者可以一试。


黄宾虹 山水写生

十五

笔之外现,唯墨是赖。

半千、石涛均在墨法上争上游。必须勤于练习,勇于探索,以发古人墨法之秘。

笔者,点也,线也,骨骼也;墨者,肌体也,神采也。笔求其刚,求其柔,求其拙,求其纵,在因时制宜。墨求其苍,求其老,求其润,求其腴,随境参酌,要与笔相水乳。

物之见出轻重、向背、明晦者赖墨,表郁勃之气者墨,状明秀之容者墨;笔所以示画之品格,墨也未尝不表画之品格;墨所以见画之丰神,笔也未尝不见画之丰神,精神气息,初无二致。

干、墨、浓、淡、湿,谓墨之五彩,如红、黄、青、紫,种类不一。是墨之为用宽广,效果无穷,不让丹青。且惟善用墨者善敷色,其理一也。


黄宾虹 北高峰纪游

十六

用墨有:

浓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淡墨法、泼墨法、焦墨法、宿墨法。作一幅画,均可巧妙运用。倘能极其自然,即得上乘之奥秘,可谓之法备。

十七

七种墨法齐用于画,谓之法备;次之,须用五种;至少要用三种;不满三种,不能成画。


黄宾虹 黄山莲花峰

十八

今人作画,不能食古而不化,要出人头地,还要别开生面。

我用积墨,意在墨中求层次,表现山川浑然之气。有人既以为墨黑一团,非人家不解,恐我的功力未到之故。积墨作画,实画道中的一个难关,多加议论,道理自明。

十九

古人说墨分六彩,颇有道理。

至于分干、淡、白三彩为正墨,湿、浓、黑三彩为副墨,此说我不能同意。因为墨色变化,可以相互为用,如求浓以淡,画黑显白,此法之变化;有干才知有湿,有湿才知有干。故在画法上,自不能有正墨副墨之别。


黄宾虹 黄山云门

二十

作画不怕积墨千层,怕的是积墨不佳有黑气。

只要得法,即使积染千百层,仍然墨气淋漓。古董有“惜墨如金”之说,这是要你作画认真,笔无妄下,不是要你少用墨。世间有美酒,就是要善饮者去尝。中国有墨,就是要书画家尽情去用。善水者,可以在小港中游,也可以在大海中游;善画者,可以只作三两笔使成一局佳构,也可以泼斗墨而成一局好画。

二十一

用水在墨更在笔,笔含多水称湿笔,笔含少水称渴笔。

湿笔、渴笔,作画时都要用。都是在变化的。先是湿笔,用到后来成渴笔。但湿笔不可成墨猪,渴笔不可成枯木。垢道人下笔“润含春雨,干裂秋风”,非一时之功。要在运笔的徐疾、提按、顿挫、点垛、转折上多练习。

二十二

杨龙友(文聪)说自己善用宿墨法,曾努力用功,有其成功处。

可惜龙友知其一不知其二,居然宣称自己生平不用破墨法,这又何苦!当时有此评论家也害了他,偏称赞他不用破墨法是硬汉,真是画史中之怪事。


《临荆浩山水》(局部) 纸本水墨


《临荆浩山水》(局部) 纸本水墨


《临范宽山水》(局部) 纸本水墨


《临范宽山水》(局部) 纸本水墨


《临范宽山水》(局部) 纸本水墨


《临范宽山水》(局部) 纸本水墨


临李公麟《龙眠山庄》之一 23.5cm×41cm 纸本水墨


临李公麟《龙眠山庄》之二 23.5cm×41cm 纸本水墨


临大小米之一 30cm×45cm 纸本水墨


临大小米之二 30cm×45cm 纸本水墨


临江参山水之一 30cm×64cm 纸本水墨


临江参山水之二 30cm×64cm 纸本水墨


临李唐山水 29.5cm×45cm 纸本水墨


临刘松年山水 29.5cm×45cm 纸本水墨


临马远山水之一 29.5cm×45cm 纸本水墨


临马远山水之二 29.5cm×45cm 纸本水墨


临马远山水之三 29.5cm×45cm 纸本水墨


临马远山水之四 29.5cm×45cm 纸本水墨


临马远《溪山渔父》之一 29.5cm×45cm 纸本水墨


临马远《溪山渔父》之二 29.5cm×45cm 纸本水墨


临赵孟頫山水之一 22.5cm×34cm 纸本水墨


临赵孟頫山水之二 22.5cm×34cm 纸本水墨


临赵孟頫山水之三 22.5cm×34cm 纸本水墨


临赵孟頫山水之四 22.5cm×34cm 纸本水墨


临吴镇山水之一 29.5cm×45cm 纸本水墨


临吴镇山水之二 29.5cm×45cm 纸本水墨


上一条:吴昌硕:花果四屏
下一条:齐白石笔下草虫世界,意趣盎然
相关文章
 大师一下台,作品就贬值是个笑话 2013-04-03 10:03:10
 日本被盗雷诺阿画作在英国拍卖拍出105万英镑 2013-08-07 12:22:50
 【胡立新禅道诗书选集】新闻发布会现场 2012-12-10 10:19:37
 中国大陆具备推行艺术银行的条件吗? 2013-04-03 09:39:30
 “幽默风”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后启蒙” 2013-08-07 09:59:01
 方便风开 诗书蕴藉 2013-04-01 10:01:20
 用书法的方式关注中国画 2009-09-28 14:59:35
  歌山画水出东阳 亦佛亦道敢立新 2013-03-29 10:17:35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赞助商链接
  最新更新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晋唐心印》
 新中国最优秀的二十部长篇小说
 吴昌硕:花果四屏
 黄宾虹写生秘诀
 齐白石笔下草虫世界,意趣盎然
 中国民族书法美术研究院——民族风交流笔会
 由贵到雅 书画投资不得不知的六要素
 内地“烧钱”艺术大腕叹“艺术身份证”难打
 投资10亿元 中国收藏文化示范基地开建
 故宫研究院成立 2万余"宫藏"甲骨文有望解密
 艺评:给西方观众看什么样的中国当代艺术?
 艺评:偶然天价不代表艺术市场黄金时代到了
 舶来品中国受注目 铜章艺术品7倍增值
 民间糖画艺术:短命的艺术品可长期保存
 艺评:土豪怎么能来艺术品市场的真复苏?
  阅读排行  
 2012年杭州首届“印象西湖”财富浙商当代艺
 “笔墨华彩”欧洲书法展作品展示
 当代书法家名录
 贺兰山岩画拓片品赏
 艺路阳光——迎接十八大、中国青少年艺术关
 书法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
 胡立新——亚洲艺术市场:中外拍卖行相互进
 胡立新居士——中国美术艺术院校目录
 2012年杭州首届“印象西湖”财富浙商当代艺
 胡立新——谈养生
 山西陶寺遗址:这里可能是最早的“中国”
 2012年杭州首届“印象 西湖”财富浙商当代
  歌山画水出东阳 亦佛亦道敢立新
 中华民族光彩慈善行启动
 胡立新诗书禅图片——王道永尊

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书画艺术网 | 世界胡氏宗亲网 | 中外新闻网 | 国家民委 | 中国民族书法美术网 | 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 | 雅昌艺术网 | 课程导报 | 书行天下 | 中国民族书画旅游网 | 华人频道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
     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C) 2009-2015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Copyright 2025, 版权所有www.mzwh.org. 联系邮箱: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