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诗词园地     书刊编辑     理论研究     学术交流     专业培训     国际合作     咨询服务     经典展厅     当代名家     艺术资讯  
 
北京时间
新闻公告: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资讯 >> 阅读文章
 站内查找:

“花开敦煌”再现常沙娜与敦煌的一世情深


来源: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7-03-17 12:56:00 查看次数:813

▲文化部董伟副部长为常沙娜颁发“捐赠证书”

  3月8日,由中国美术馆、清华大学主办的“2017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在中国美术馆正式开幕。共展出艺术设计教育家、艺术设计家常沙娜的壁画临摹、花卉写生、应用设计等不同类别的艺术作品260多件。作为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之一,此次展览以“守望”“凝萃”“传承”为三大主题词,贯穿了常莎娜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经历,囊括了常沙娜的敦煌临摹、装饰手稿及设计作品,向观众全面展现了两代“敦煌人”对敦煌艺术的研究与转化,继承与升华。

  据悉,常沙娜向国家捐赠了其个人24件艺术作品,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其中包括5幅以《观无量寿经变》为代表的早年敦煌临摹代表作,18件花卉写生作品,以及1件特意为此次展览重新绘制的《文殊变》。为了达到“真实的临摹”境界,也为了“铭记历史,不忘初心”,86岁高龄的常沙娜在丙申岁末、丁酉年初不顾身体辛劳,铺纸备墨,再提画笔,历时两个月工笔细作,并在作品完成后,将一早一晚两幅《文殊变》一并捐赠国家。这两幅作品,是常沙娜不同时期艺术创作的代表,以其所具有的特殊的时代气息和艺术家的创作历程。

  常沙娜说,留给中国美术馆的作品要最好的,早年的作品(即1945年所作《文殊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这一次重绘要弥补之前的不足,给中国美术馆一件更加完整的作品,从结构、线描至拥塞,再现中唐壁画的风格特色,做到“真实的临摹”,并借此“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19日。

  【展览现场】

  展览第一部分“守望”,下设三个单元,主要展示了常沙娜在父亲常书鸿引导下与敦煌结下的深厚渊源。

  

  第一单元“我从巴黎来”与第二单元“敦煌血脉连”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回顾了常沙娜早年随父亲常书鸿辗转于巴黎、北京、昆明、重庆、敦煌的非常岁月,记录了常沙娜在特殊历史时期与吕斯百、王临乙、王合内等20世纪重要艺术家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在父辈教育与影响下,常沙娜建立起强烈的时代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这成为后期引导常沙娜开展艺术设计与教育工作的主要原则。

  常沙娜自12岁来到敦煌,就和莫高窟中的艺术世界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常沙娜与父母合影

▲常书鸿、常沙娜及弟弟在莫高窟内

▲1946年回到敦煌的合影

▲1948年10月,常书鸿与女儿常沙娜在吕斯百教授家中,展卷观看由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题跋、画家潘絜兹创作的工笔重彩人物画。

  

▲圆厅背后的弧形展厅以时间表的形式呈现了常沙娜的艺术年表和重要作品

  第三单元“传写敦煌情”主要呈现了常沙娜早年在敦煌的临摹作品。1945年至1948年,包括巨幅作品《观无量寿经变》在内的所有临摹作品都是她在14至17岁时完成的创作,她以整理性临摹为主要手法,作品展现出过人的艺术天分。

  常沙娜说,“是敦煌的风土培育了我做人应有的淳厚;是敦煌的艺术给予了我学习传统艺术的功底。”此部分呈现的30余件临摹作品,便是这段特殊经历结出的累累硕果,也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中的一份重要艺术财富。

▲观无量寿经变(盛唐172窟) 272x300.5,1946

▲胁侍菩萨(北魏435窟) 109x65,1945-1948

▲女供养人(五代61窟) 159.5x62,1946

▲风神(唐窟) 108x61.5,1947

▲观世音菩萨(中唐112窟) 102x71,1945-1948

▲舞人(初唐220窟) 53x38.5cm,1946

  

▲燃灯菩萨-初唐 65x51cm 常沙娜临摹(1947)

  第二部分“凝萃”,下设两个单元,主要展示了常沙娜对敦煌艺术元素的研究与拓展。

  第一单元“为新中国设计”,展现的是常沙娜自50年代以来参与完成的国家重点建筑设计任务。常沙娜以敦煌图案为蓝本,完成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等建筑装饰设计,作品不仅凝聚了中国古典艺术的韵味,更显示出新中国的气度,代表着常沙娜对传统艺术精粹的提炼与升华。同时,常沙娜还是国内最早从事敦煌图案研究与教学的学者之一。

  第二单元“敦煌图案研究”,即展示了常沙娜对敦煌图案的研究与整理。多年来,常沙娜潜心于敦煌壁画中的艺术元素,将各类图案,如人物的服饰、头饰、佩饰图案;建筑的华盖、花砖图案;还有隐藏在繁密壁画间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进行系统的整理,由此积累下来一大批图案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以多姿的形式诠释出古典艺术的精丽与繁华,更使我们从图案与设计角度重新审视先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在美国户外,现场绘制敦煌壁画局部

▲收集整理纹饰

▲常沙娜在长沙博物馆临摹马王堆汉代棺椁图案

▲和平鸽丝巾,130 x 130 cm,20世纪50年代,设计

▲20世纪90年代,人大会堂宴会厅天顶通风口,46x53.5,画稿(水彩稿),纸本

▲手稿,人大会堂宴会厅天顶装饰设计彩色设置效果图,38.5×103

▲人大会堂宴会厅天顶装饰设计

▲北京展览馆电影厅的拱顶装饰

  第三部分“传承”,下设两个单元,主要展示了常沙娜在图案教学中的研习与应用。

  第一单元“一花一世界”,展示常沙娜的花卉写生作品。常沙娜说:“我在图案教学中把握的就是两方面——民族的传统和生活的自然。”如果说此前主要展示的是“民族的传统”,那么在此则主要呈现的是“生活的自然”。其花卉作品温婉可人,又不乏生命的茁壮与坚强,实为艺术家个人的真实写照。

▲散花图案 西魏285窟,28.5x43.5cm,2000-2004,彩墨

▲花砖(联珠莲花纹)唐 23.5x23.5cm

▲树木(晚唐17窟) 19×26.5

▲八树(花椒树)1975年 30x21.5cm

▲蝴蝶与花 45x45cm,90年代,水粉,纸本

▲向日葵 46.5x37cm 2001

  第二单元“古韵扬新风”,呈现了常沙娜对于敦煌艺术图案的设计应用。50年代,常沙娜在林徽因的影响下,走入艺术设计领域。1956年,常沙娜调任新成立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将其熟悉的敦煌艺术与艺术设计知识相结合,并赴诸实践,做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艺术设计作品。

▲观音头饰(隋401窟) 30x30cm

  

▲涅槃经变菩萨头饰(中唐158窟) 29x30cm

  

▲佩饰 29×44cm

  

▲华盖图案 晚唐14窟,29x35cm,2000-2004,彩墨

上一条:花开敦煌|常沙娜传写敦煌情(守望篇)
下一条:空白期不空白——李知宴谈空白期的瓷器及艺术特征
相关文章
 5750万元的小楷,一睹写经遗墨的魅力 2022-12-12 16:50:56
 一花一世界——孙云玲画展开幕式暨青岛孙云玲美术馆开馆研讨会在 2023-06-20 16:11:59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特展举行 2022-03-23 16:42:11
 齐白石三千弟子中谁的艺术成就最高? 2023-03-09 17:18:24
 胡立新居士写小篆:功崇惟志 2015-11-01 14:06:32
 艺术品保险为何缺位 2011-06-09 14:09:43
 弘毅道远——陈政毅中国画作品展在桐乡博物馆开幕 2023-12-07 12:35:39
 李可染:艺术的至高境界是返璞归真 2022-12-09 16:26:10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赞助商链接
  最新更新  
 广东省美术作品展开幕 展示五年新成就
 “苍润——温骧的漆骨墨心”展览在深圳何香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三世行》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杭州余杭娘娘山》
 “文明赓续·古今交融——许鸿飞雕塑世界巡
 “浙丽同心·寻美莲都”——新阶层赋能丽水
 胡立新言道《贫道子-过期乎》
 荣宝斋(深圳)2024春季拍卖会大幕将启,佳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刘必新》
 “石破天惊——盖会宁当代水墨艺术展”即将
 “深入基层·面向大众——中国民族美术双年
 又是一年春好处:中国嘉德2024春季拍卖会即
 “嗨,上海”旅美摄影家龚建华摄影展启幕
 新地标来了!“之江同心·艺术点亮乡村”莲
 新地标来了!“之江同心·艺术点亮乡村”莲
  阅读排行  
 谷枋鄄画作
 官景辉先生、宋家顺先生拜访胡立新居士
 著名书法家宋家顺先生为胡立新居士书写对联
  胡立新居士和世界胡氏宗亲会深切缅怀胡乔木
 胡立新居士为中国书协理事宋家顺先生书写—
 胡立新居士为中宣部官景辉先生书写——景辉
 胡立新居士——毛泽东欣赏的长联
 胡立新居士将赴香港出席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
  墨海文馨——王继良国画精品展在中国文字
 由齐白石天价看市场的疯狂
 拍卖价是否该成为收藏定价器
 胡立新居士出席百年乔木——纪念胡乔木诞辰
 西班牙画家达利尘封画作即将在纽约亮相
 胡立新居士——唾液:人体自带的抗癌第一道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书画艺术网 | 世界胡氏宗亲网 | 中外新闻网 | 国家民委 | 中国民族书法美术网 | 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 | 雅昌艺术网 | 课程导报 | 书行天下 | 中国民族书画旅游网 | 华人频道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
     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C) 2009-2015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www.mzwh.org. 联系邮箱: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