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是作家,以写小说和写戏剧见长,但他也是一位艺术家。
是的,老舍先生是一位艺术家。
譬如,他对美术就有很深的见解。
他爱画,爱看画,爱收藏画,爱和画家们交往。
爱画,并成不了艺术家。真当一名艺术家,要对画有见解,有研究,有一套自己的美学追求。或者自己动手作画,画自己的画;或者懂得鉴赏和评论前人和别人的画,发表一些独特的有指导意义的观点,去影响别人,甚至从而指导美术创作。

老舍先生评傅抱石:他的每一笔都像刀刻的
老舍先生属于第二类。一生中,他写过一系列美术评论文章,展现了很高的鉴赏水平,发表了一些很有见地的论点,不仅令人耳目新,而且的确影响过一些画家的创作方向,其中包括一些当代的大画家在内。
统计了一下,发表过的老舍美术评论有二十三篇之多。此外,还有一些题在画轴和扇面上的评语,个别的评论是工整地写在“庫纸”上的,又是他的书法作品。
可是,知道的人很少,完全被他的文学作品“压”住了,可惜了。
不妨选其中一些,组成一组专论,再次发表出来,倒是一件值得一做的好事,起码,对美术工作者和爱好美术的人们来说,多了些可供参考的说法,说不定,挺有用,宛如多了一双眼睛。
“要表现一点什么意思与境界”
评价一幅画的好坏,标准在哪里?
是看技巧吗?还是还有什么别的?
老舍先生认为,画的好坏不在技巧。技巧是第二位的。关键在看这张画有没有表达了一点什么特殊的感情和意思。有,则好;没有,则不好。如果光是技巧,并不是真正的艺术品,充其量是单纯的技巧表演,是一种匠活,并没有多少价值。

老舍先生评李可染:他笔下的人物是创造
怎样才能让画“有一点什么意思与境界”?
老舍先生认为有三条是必须的:
第一,“喜游,有一对会看的眼”;
第二,“运思很久,,而后才落笔”;
第三,“写出诗人的胸襟”“每一张都是诗”。
有了这三步曲,就一定是画山非山,画水非水,而是绘出心灵对大自然的趣味与设想,足以表现自己,深厚令人神凝,灵动令人气爽,送出无限的欣喜。
“把握中国画的笔力画得硬,每笔都像刀刻的”
老舍先生认为中国画理应是会用笔的,失去笔力便失去了中国画的特点。
因为中国画和中国字是同胞兄弟。
笔不能太老实,要有像刀刻一般的力量。
真正的好中国画,每笔都能够让我们看好大半天的。
中国画的笔力,不是单纯为完成绘形的,不同于水彩面和油画,它有独立的美妙,这是中国画的特点。
老舍先生评丰子恺:只注意了笔,而忽略了墨
所以,中国画既要注意笔,力透纸背;又要注意墨,能够潇洒流暢,应该注意粗细和浓淡。
艺术中,历来是精胜于繁的,简劲胜于浮冗的,这是优秀作品的根本的力量,也是美的原动力,而好的中国画的艺术基本力量恰好是笔力的运用,它足以使中国画在全世界的绘画中保持独有的优越与崇高。
如果笔力过弱,只能让我们看见一幅美好的景色,而不能教我们从一线一点中找到自然的美与艺术的美的联结处,这联结处才是使人陶醉的地方。
点和线,是中国画特有的最好的技巧,有了它们,才能有好的中国画,才能更进一步地改造中国画。
有了笔力,有了硬的笔力,有了像刀刻一样的笔力,才能像老松似地扎在地上,扎进根里,永不散,永不倒。
当然,不要单纯注意笔墨。千万不要忘记:好的中国画永远是诗。一下笔,要把诗人和诗意挥落在纸上,写出诗意来,这是更重要的。
“画中有新的血脉,前无古人”。
老舍先生主张要用新的方法来展开更多的诗的境界。
这新的方法是要中西结合。
有新的方法才能前进。
老舍先生评关山月:能放,而不能敛。
他主张要下一番功夫学习洋画。有了西洋画的基本技巧,有了中国画的笔力,才能真正创造现代的中国画艺。
他主张要自己作画的主人,不单单是摹仿者。他说:要把新的方法捉来,踏在自己脚下,不使它们兴妖作怪,也不使它们喧宾夺主。
要做到有新的血脉,前无古人。
一针见血的批评。
老舍先生对现当代大画家的批评是他的美术评论文章的一大亮点。
这些批评非常中肯;
非常犀利;
非常大胆;
非常罕见;
非常远见。
而且涉及到的大画家甚多,诸如傅抱石、赵望云、林风眠、关山月、丰子恺、李可染先生等。
不可不看,不可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