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先民自中原南迁,晚唐五代以后历经两宋,大致抵达汀江流域。客家母亲河--汀江源自武夷山下的宁化,流经长汀、上杭、永定,最后流入广东大埔县与梅江汇合。客家民系在今天我国南方的形成,据考据是沿着宁化石壁村-----古汀州-----嘉应州(今 梅州)集纳与流动,当符合历史真实。
客家人自北到南,旅居客地,起初只能在比较边远的山地开垦安身立足图存,他们由中原带来的先进的文化气息,默默地根植于闽西山区润泽。凝聚到清代中叶,到了十七世纪突发出现了璀璨的星群,照耀中国画坛二百余年而不衰退,这的确是值得后人研究的文化现象。
始作俑者当首推上官周(1665-------1752),长汀南山官坊人。他的传世之作《晚笑堂竹庄书传》,自汉高祖刘邦至明朝骁骑舍人郭德成止,精工刻画120位历史人物画像,工笔细致,以形写神,栩栩如生。鲁迅十分称颂这位民间大画师的作品,曾将此书寄赠斯克拔木刻画家亚历舍夫。传入东瀛也“影印以行”。福建人民出版社曾选40幅图编入《绣像英烈传》。清末名诗人查慎行题咏之“上官山人今虎头”,把他和东晋杰出的画家顾恺之(小名虎头)相媲美。
开“闽派人物”先路的上官周,上官周(1665-1752),原名世显,后改名周,字文佐,号竹庄,福建长汀南山官坊人。擅长诗文、书法、篆刻,尤精于画,山水和人物画造诣都很高,是清代著名民间画家,终生布衣。“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是他的得意门生。福建汀州出现了三位历史上有影响的画家,他们是长汀的上官周、宁化的黄慎和上杭的华喦,学界称之为清代画坛上的“闽西三杰”。其中上官周是后两者的长辈,他“所画人物,开'闽派'先路”。
上官周的人物画很有名,笔法潇洒,独树一帜。尤其是在晚年,他根据历史资料创作的《晚笑堂画传》成为传世之作。《晚笑堂画传》刻画了我国古代120位著名历史人物,所绘人物个个惟妙惟肖,成为后人临习人物画的范本,对后人的同类作品有一定影响。
上官周的山水画也很著名,清代窦镇称他的山水画“烟岚弥漫,墨晕可观”。 而其山水画谱长期流落民间,未见刊行。
上官周的存世作品很多,主要有《樵归图》、《寿星图》、《苏武牧羊图》等。
比上官周小17岁的新罗山人华喦,1682年出生于上杭蚑洋乡华家亭村,年少负笈江南,落户扬州。他创作时期处于清朝康熙、雍正、康乾盛世,师承宋、元各大家技法而融合创新,自成一格,他的书法仿钟繇兼收两晋以至唐代碑刻之长,时人称他的画、诗、书为“三绝”。他虽未列入“扬州八怪”,但实际上是这一画派的先行者,使他成了中国画坛的一代宗师,华喦既擅长人物、山水,尤精于花鸟、草虫。他的画现有9副收藏于故宫博物馆,闽西画院保存的《寒驼残雪图》、《天山积雪图》为复制品,但1985年在珠海九洲城展出时仍引起轰动。
黄慎号瘿瓢山人,1687年生于汀州府宁化县湖村的蛟湖畔,又比华喦小了五岁。这位艺术大师,是“扬州八怪”的重要画家,平生作画极丰,流传下来的能看到的只有上海书画出版社精工印刷出版的《人物图》,另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收藏的《东坡事迹图》及故宫博物院的若干馆藏珍品。闽西画院珍存的一幅《献寿图》是否真迹尚待考证。但郑板桥有一首评价他的成就的诗:“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岩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使我们思之神往。
黄慎的书法也功力独到,这位“八怪”之一以画笔作画,取柔而生润,得劲而展遒,神润相融。他古稀之年曾回到故乡宁化,自己编辑《咬湖诗钞》刊印,为客家文化之珍品。在黄慎诞辰300年之际,故乡人民为他塑像,当代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题词“怪而不怪,艺传百代”,可谓深得其精髓了。
在上官周、华喦、黄慎三巨星出现之后,闽西画坛星光灿烂,延绵不绝,其后涌现出连城四堡人马襄(1694—1731),为清初雍乾年间的绘画名家。武平在城人李璨(1723年生,卒年不明),名画《伯乐相马图》为稀世之珍宝,可惜于中央苏区战乱之中落入武人之手。稍后有宁化人尹秉绶(1754—1816),为书法大家,“其隶法直逼秦汉”。康有为称“(伊)汀州精于八分,以其八分为真书,瘦劲独绝”。 尹秉绶曾任扬州知府,现今扬州廋西湖有一木制匾额,上写隶书“湖上草堂”,署名“汀州尹秉绶”,广东惠州也留有他的墨迹,继他之后的张烈(1775年生)工写意,郭宗泰(1780年)工草书,吴春海(1866年生)的《近代碑贴大观》以及被誉为“近代龙岩画派”代表的将筱山(1874—1929)的《赤壁夜游图》等,当时也颇有名气。
清末民初,衔接现代,则有书画家郑丰稔(1873—1953),画家丘沺(1900—1954),宋贵臣(约1887年生)宋省予(1909—1966)、罗晓帆(1895—1983)、林沧友(1911--?)书法家罗丹(1904—1983)以及胡一川(1910--2000)、吴勋(1918-2000)等。在中国画坛上,确是如此连绵不绝,历久而不衰,诚为文化奇观。
其中宋省予、罗晓帆、实际继承华喦、黄慎,而开现代闽西画派之先河。闽西画院现存的宋省予的《百鹤图》,为他晚年的作品,“技法达到劲健,绝丽,纯青之境”(吴忠瀚教授语),《闽西文艺》封面曾刊用罗晓帆的《百花齐放》,以苍劲的笔触,呈缤纷的色彩,绘出时代气象,为中国人民大会堂所收藏。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罗晓帆先生仍作画不倦,并担任龙岩市文联顾问,奖掖后人,胡一川先生为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战士之一,后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建国后历任中央美院教授,广东美院院长,晚年回到故乡画了《我的故乡----中川》、《芦下坝水电站》、《闽石探宝》等,并欣然担任闽西画院名誉院长,吴勋先生擅长画虎,形神兼备,不匠不俗,自称画风,曾到新加坡、香港等地展出“百虎图“深得好评。中青年崛起的画家,则有熊海、陈培光、连慧碧、梁明、胡益通、林立中等宋省予、罗晓帆的后人宋展生、张杏夫,昭示着闽西客家画派的源远流长,后继有人。如果以1700年前后上官周的出现为开端,看闽西画坛的群星璀璨,不绝于世,相信完全能够走向辉煌的第300年——2020年。(文/李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