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7年秋,78岁的黄公望和师弟无用游历到浙江富阳。
 
黄公望被景色所吸引,就对无用说:“我不走了,要留在这里画画。”
 
黄公望却气定神闲地坐下来,无论师弟怎样劝他,都不为所动。
 
当年,黄公望在牢狱里,供出了同僚张闾的罪行,这让汪其达怀恨于心。
 
就这样,黄公望跟着樵夫来到一个叫庙山坞的山沟里生活。
 
而在黄公望看来,总有看不完的景,画不完的图和写不完的字。
 
然而,樵夫在集市上,刚铺开皱巴巴的画纸,就有买家掏出银两,没讲价就买走了。
 
这让樵夫很是吃惊,自己砍一年的柴,也挣不到十两银子啊。
 
1353年,师弟无用终于跟随卖画的樵夫,找到了黄公望。
 
而黄公望一言不发,在画卷上题字,并将《富春山居图》赠予师弟。
 
直到1650年,《富春山居图》到了收藏家吴洪裕的手上,看得比命还重要。
 
病逝前,奄奄一息的吴洪裕躺在床上,瞪圆双目,吃力地说道:“烧!”
 
家人看他最后一口气都咽不下去,只好当着他的面开始烧。
 
就在画投入火盆的时候,侄子吴静庵赶到,一把将画从火盆中抢了出来。
 
前半截称之为《剩山图》,后半截称之为《无用师卷》。
 
2011年6月1日,《富春山居图》的两截,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重新遇见。
 
他想学画画,就立即动手,即使不被画家看好,他也不以为意。
 
试想一下,当我们在50岁后,还有没有勇气重新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