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存在》
一切皆存在,生存本慧根。各自好归处,怡淡居厚德。法喜正充满,黄花接天心。一叶乖载舟,翩跹长干行。乙巳写于北京
存在的诗性叩问——胡立新《贫道子-存在》
胡立新的《贫道子-存在》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关于存在本质的哲思空间。全诗八句四十字,却蕴含着对生命、宇宙、道德与自然的立体思考,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奇妙融合。
首句"一切皆存在"以绝对肯定的语气开篇,既是陈述也是宣言。这种全称判断式的表达,将"存在"提升到了本体的高度,与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形成有趣的呼应。而"生存本慧根"随即转向东方智慧,将生存本身视为智慧的根源,暗示着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觉悟,无需外求。这两句构成了诗歌的哲学基石,确立了"存在即合理"的基本命题。
中间四句转入存在的具体形态。"各自好归处"体现道家"各得其所"的思想,暗含万物皆有适宜位置的自然观;"怡淡居厚德"则将淡泊心境与深厚德行并置,揭示存在的最佳状态。最富禅意的是"法喜正充满,黄花接天心"两句——"法喜"是佛教术语,指领悟佛法后的喜悦,而"黄花"这一自然意象与"天心"相接,形成物我交融的意境,暗示觉悟者眼中的世界是充满法喜的,一花一草皆通宇宙之心。
结尾"一叶乖载舟,翩跹长干行"化用典故而翻出新意。"一叶舟"的传统意象在此被赋予"乖载"(灵巧承载)的新解,与"翩跹长干行"的轻盈姿态相呼应,最终将沉重的存在之思转化为充满诗意的生命舞蹈。这种由重到轻的转变,恰恰体现了诗人对存在难题的超越——不必纠结于思辨的沉重,而应在审美中达到精神的自由。
全诗在东西方思想的对流中保持平衡,既有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又有佛家明心见性的智慧,还暗含存在主义的某些特质。诗人通过意象的精心选择和意境的层层构建,将抽象的哲学思考转化为可感的诗性表达,最终完成了一次关于存在的诗意叩问与审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