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诗词园地     书刊编辑     理论研究     学术交流     专业培训     国际合作     咨询服务     经典展厅     当代名家     艺术资讯  
 
北京时间
新闻公告: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资讯 >> 阅读文章
 站内查找: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谷雨吟》


来源:中国民族书画院-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5-04-20 21:29:14 查看次数:92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谷雨吟》

万谷天然成,各自貌心生。时雨穿新妆,姿态更从容。乙巳写于京郊农庄

胡立新先生的《谷雨吟》以二十字凝练东方智慧,在节气更迭中构筑起天人相照的哲思空间。首句"万谷天然成"如泼墨山水,以"天然"二字点破农耕文明对自然的敬畏,谷物的生长轨迹暗合《齐民要术》"顺天时,量地利"的耕作哲学,将道法自然的理念注入种粒破土的刹那。

"各自貌心生"一句展现生命律动的差异性美学,北宋郭熙《林泉高致》所言"山形面面看"的观物方式在此转化为对生命个性的尊重。诗人以农人视角观察麦穗的分蘖,发现每株谷物都在遵循统一节气律令时保持独特生长节奏,恰如庄子庖丁解牛"因其固然"的智慧。

"时雨穿新妆"将笔墨转向动态意象,谷雨时节的绵密雨水在诗人笔下化作丹青妙手。这令人想起敦煌壁画中飞天衣袂的流线,雨水不仅是自然馈赠,更是为大地改换颜彩的艺术家。宋徽宗《瑞鹤图》中青绿山水的敷色技巧,在此转化为雨水浸润下层层晕染的田野色谱。

结句"姿态更从容"道出东方美学至高境界,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在此升华为生命与节律的深度默契。这种从容既是对《周易》"变通配四时"的现代诠释,也暗含禅宗"平常心是道"的修行智慧。在京郊农庄的时空坐标里,诗人完成了一次对农耕文明的精神朝圣,将二十四节气转化为透视生命本质的棱镜。

这首五绝犹如微型的《农政全书》,在尺幅间构建起"天工开物"的诗意剧场。每个字符都是种入文化土壤的智慧之种,在雨水滋润中生长出穿越时空的生命力,让当代读者在机械计时之外,重新触摸天地呼吸的原始节律。

 

 

 

上一条:胡立新诗词《贫道子--里子》
下一条:胡立新诗词《贫道子--东升》
相关文章
 为万虫写照:白石老人经典虫草作品集 2023-02-16 16:19:53
 庆空军成立60周年美术书法作品展开幕 2009-11-10 15:26:40
 “纸·宣物语——当代纸媒材空间艺术展”安吉县山川乡开幕 2023-10-26 16:03:41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民本》 2025-05-26 10:56:04
 胡立新为杭州西湖艺术博览会金秋展创作观音像、菩萨像、罗汉图 2014-10-16 14:00:38
 念想——赵准旺故乡风华60载画展在国家大剧院举办 2024-07-31 16:52:15
 古训箴言 ,为人处世!(看完受益匪浅) 2017-03-29 21:26:10
 为人民而作,中国国家画院200余件作品绘写“最美劳动者” 2023-02-15 15:44:21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赞助商链接
  最新更新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信念》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物质》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现存》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智道》
 “集虚寻境——王明明中国古典园林作品展”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致当代艺术》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泉溪》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生灵》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烟花爆竹吟》
 全面解读贫道子的系列诗词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细胞》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真身》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归童》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灵异》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气场》
  阅读排行  
 谷枋鄄画作
 官景辉先生、宋家顺先生拜访胡立新居士
 著名书法家宋家顺先生为胡立新居士书写对联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胡立新居士和世界胡氏宗亲会深切缅怀胡乔木
 胡立新居士为中国书协理事宋家顺先生书写—
 胡立新居士为中宣部官景辉先生书写——景辉
 胡立新居士——毛泽东欣赏的长联
 胡立新居士将赴香港出席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
  墨海文馨——王继良国画精品展在中国文字
 由齐白石天价看市场的疯狂
 西班牙画家达利尘封画作即将在纽约亮相
 拍卖价是否该成为收藏定价器
 胡立新居士出席百年乔木——纪念胡乔木诞辰
  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第二届领导机构名单

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书画艺术网 | 世界胡氏宗亲网 | 中外新闻网 | 国家民委 | 中国民族书法美术网 | 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 | 雅昌艺术网 | 课程导报 | 书行天下 | 中国民族书画旅游网 | 华人频道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
     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C) 2009-2015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Copyright 2025, 版权所有www.mzwh.org. 联系邮箱: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