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诗词园地     书刊编辑     理论研究     学术交流     专业培训     国际合作     咨询服务     经典展厅     当代名家     艺术资讯  
 
北京时间
新闻公告: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资讯 >> 阅读文章
 站内查找: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虎园》


来源:中国民族书画院-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5-04-28 16:52:42 查看次数:74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虎园》

众生相守护,一切好眷顾。虎园怡芳草,一声阿弥陀。


众生相与极乐境:禅意诗中的生态寓言

 《贫道子--虎园》是一首充满禅意机锋的生态寓言诗,在简练的四行文字中,诗人构建了一个多层级的隐喻空间。作品表面描绘虎园生态,深层则指向佛教哲学观照下的生命共同体图景,展现了现代语境下对传统禅宗思想的创造性转化。

 "众生相守护"开宗明义地构建了佛教哲学框架。这里的"众生相"既包含《金刚经》中"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哲学概念,又巧妙转化为具象的生命共同体意象。诗人将传统佛理中的"破相"智慧,转化为现代生态意识中的"护相"理念,暗合华严宗"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圆融观。

 "虎园怡芳草"的意象设置颇具深意。在传统认知中,虎园是猛兽栖息之所,芳草象征柔美自然,二者本属对立范畴。诗人却以"怡"字消解了这种对立,通过动态平衡的生态图景,展现了大乘佛教"烦恼即菩提"的辩证思维。这种生态书写超越了简单的环保呼吁,抵达了禅宗"青青翠竹尽是法身"的悟道境界。

 末句"一声阿弥陀"如禅门棒喝,将全诗提升至净土信仰维度。阿弥陀佛圣号在此具有双重功能:既是对前文生态愿景的终极加持,又是对现实困境的精神超脱。这种处理方式暗合永明延寿"禅净双修"的理路,在生态危机时代为心灵安置提供了禅宗解决方案。

 全诗在修辞策略上显现出古典与现代的交响。"守护""眷顾"等动词的选择,使佛教义理获得了行动性品格;"虎园""芳草"的意象并置,则延续了寒山诗"虎鹿同游"的禅意传统。这种创作实践,既是对古典禅诗的致敬,更是对生态时代精神命题的创造性回应。

上一条:胡立新题画诗《贫道子--相随》
下一条:迄今最大规模陈逸飞回顾展登陆浦东美术馆
相关文章
 中国字画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2022-09-07 10:55:45
 中国现代美术在重庆 2023-04-04 12:27:25
 2024·中国(淮阳)非遗展演和第二届周口伏羲书展一并开幕 2024-03-12 15:32:47
 今日美术馆“试水”美术馆艺术品安全规范 2013-10-30 10:15:02
 墨迹中的道场:胡立新《贫道子-书法》中的艺术与哲学辩证 2025-07-14 09:41:52
 土山湾画馆诞生170年:溯源“中国西洋画之摇篮” 2023-01-05 16:40:40
 敦煌画院:传递好“向善守正”的精神原力 2023-08-15 15:27:58
 贫道子诗词《一觉醒》 2025-01-22 16:22:13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赞助商链接
  最新更新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信念》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物质》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现存》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智道》
 “集虚寻境——王明明中国古典园林作品展”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致当代艺术》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泉溪》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生灵》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烟花爆竹吟》
 全面解读贫道子的系列诗词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细胞》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真身》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归童》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灵异》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气场》
  阅读排行  
 谷枋鄄画作
 官景辉先生、宋家顺先生拜访胡立新居士
 著名书法家宋家顺先生为胡立新居士书写对联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胡立新居士和世界胡氏宗亲会深切缅怀胡乔木
 胡立新居士为中国书协理事宋家顺先生书写—
 胡立新居士为中宣部官景辉先生书写——景辉
 胡立新居士——毛泽东欣赏的长联
 胡立新居士将赴香港出席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
  墨海文馨——王继良国画精品展在中国文字
 由齐白石天价看市场的疯狂
 西班牙画家达利尘封画作即将在纽约亮相
 拍卖价是否该成为收藏定价器
 胡立新居士出席百年乔木——纪念胡乔木诞辰
  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第二届领导机构名单

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书画艺术网 | 世界胡氏宗亲网 | 中外新闻网 | 国家民委 | 中国民族书法美术网 | 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 | 雅昌艺术网 | 课程导报 | 书行天下 | 中国民族书画旅游网 | 华人频道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
     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C) 2009-2015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Copyright 2025, 版权所有www.mzwh.org. 联系邮箱: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