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智双运:佛心渡世的一叶轻舟
胡立新先生以“贫道子”为名所作《悲智双运》一诗,以佛家核心思想为根基,仅用二十字便铺展出一幅悲智圆融、心超尘累的修行图景。其中“悲智双运”四字,堪称打开此诗境界的金钥,它指向大乘菩萨道中慈悲与智慧如鸟双翼般不可偏废的至高境界。
首句“慈悲通圆融”便道破玄机。佛家之慈悲,非世俗简单怜悯,乃是洞彻“同体大悲”后的深切共感。唯有正智观照万物本为一体,方能生起真正无伪的慈悲,此为“通圆融”之深意——慈悲因智慧而能超越二元对立,广纳无碍,臻于华严宗所倡“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圆融妙境。次句“正智乐无穷”续写此境:正智即般若智慧,扫尽无明黑暗,自显澄明本心。此时之乐,非俗世之欢愉,而是烦恼脱落、照见本性后如清泉汩汩涌出的法喜充满,是《维摩诘经》所言的“以智慧剑,破烦恼贼”后的究竟清凉。
“净心皆超度”一句,道出修行之旨归。心为万法之源,心净则佛土自净。当心体澄澈无染,不独自身解脱,更能如明灯照亮群迷,普利众生。此中“皆超度”三字,尽显大乘佛教“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宏深悲愿,非独善其身,而以众生之得度为己任。末句“绝尘载轻舟”,以空灵意象点破修行之达境。万缘放下,心不住相,如舟离岸,不系一物,方得自在逍遥。此“绝尘”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勘破幻有,不为尘劳所缚的超然智慧。此舟虽轻,却因承载着无尽的悲智,得以安稳渡过生死苦海,驶向觉悟的彼岸。
此诗题为“贫道子”,署名中透露着道家“见素抱朴”的谦抑与自然;而诗魂“悲智双运”,则深植于大乘佛法的精髓。胡先生巧妙将道家超然物外的精神气质,与佛家普度众生的宏愿融为一体。“绝尘”与“载舟”之喻,既含道家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又蕴佛家济世度人的担当,两相映照,成就一种既空灵又充满力量的生命境界。
《悲智双运》如一叶轻盈却坚韧的舟筏,承载着慈悲与智慧的双重光明。它启示世人:唯有悲智并行,在无我利他的大悲中践行,在观空照有的智慧中超越,方能在纷繁世相里获得真正的自在解脱。此舟虽微,却足以渡过人间苦海,驶向圆觉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