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诗词园地     书刊编辑     理论研究     学术交流     专业培训     国际合作     咨询服务     经典展厅     当代名家     艺术资讯  
 
北京时间
新闻公告: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资讯 >> 阅读文章
 站内查找: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布道》


来源:中国民族书画院-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5-09-02 10:49:56 查看次数:67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布道》

万物布众生,结集踏祥云,玄道何须言,当然行慈度行。

《贫道子-布道》一诗以简练笔触勾勒出道家慈度众生的超然境界。以下是对作品的简要解析: 

诗歌原文

《贫道子-布道》

万物布众生,结集踏祥云。

玄道何须言,当然行慈度。

---

意象与主题

1. “万物布众生”

      “布”字双关,既指道法如雨露遍布众生,亦暗合“布道”之题。天地万物皆承载道法,众生平等共享自然恩泽。

2. “结集踏祥云”

      “祥云”象征道教仙踪与超脱之境,“踏”字显逍遥之态。道人集结而行,却无沉重之感,反显轻盈自在,暗喻道法自然、无拘无束。

3. “玄道何须言”

      道家推崇“大道无言”,真正的玄理超越语言局限。此句呼应《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强调实证与心悟而非言语说教。

4. “当然行慈度”

      “慈度”融汇道家慈心与佛家度化之意,展现济世情怀。道非虚无缥缈,而需践行于慈悲济世之中。

---

艺术特色

· 语言凝练:二十字融汇道教哲学与济世精神,无赘余之笔。

· 意境空灵:以“祥云”“玄道”构建缥缈超验之境,却以“行慈度”落回人间关怀。

· 儒道融合:既含道家超脱,亦兼儒家济世,体现中华文化精神的交融性。

---

总结

此诗以极简笔墨勾勒出道家修行者的精神图谱:于万物中见道,于祥云中逍遥,以无言悟玄理,以慈度践真知。虽短小如偈,却蕴藏深邃哲思与人文温度。

上一条:胡立新诗词《贫道子-低空》
下一条:胡立新诗词《贫道子-信念》
相关文章
 "池塘"被画家鉴定为伪作 吴冠中伪作案二审开庭 2009-07-17 09:45:39
 漆缘致美:流光溢彩 耀古烁今——记2024全国漆画学术邀请展暨步漆 2024-01-16 16:38:40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流水韵依然) 2025-07-02 12:15:08
 “一带一路”文化精品展暨第三届 “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河北开 2016-09-29 11:10:30
 “新学科、新专业、新视野:‘新学科专业目录’全国高等书法教育 2022-12-22 16:16:58
 唐长安城西郊目前最早壁画墓被发现 部分内容同期少见 2023-07-19 18:03:37
 第十一届南北雕塑联展在海口开幕 2024-12-11 18:14:57
 杨华山:学习父亲实事求是作风 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纪念老会长杨 2022-04-27 17:40:39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赞助商链接
  最新更新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俊俏》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色彩》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踏重阳》
 “时序有光——郑光旭油画作品展”在北京开
 亲爱的翁帆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不可醉饭》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变态》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环保吟》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太行山崖柏树礼赞》
 千岛映画 笔墨生辉 —— 中国民族书画院杭州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千金绝》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定风雨》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东坡归来兮》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梦姥姥仙游》
 巴山蜀水铺展多彩艺术画卷——记第十四届中
  阅读排行  
 谷枋鄄画作
 官景辉先生、宋家顺先生拜访胡立新居士
 著名书法家宋家顺先生为胡立新居士书写对联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胡立新居士和世界胡氏宗亲会深切缅怀胡乔木
 胡立新居士为中国书协理事宋家顺先生书写—
 胡立新居士为中宣部官景辉先生书写——景辉
 胡立新居士——毛泽东欣赏的长联
 胡立新居士将赴香港出席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
  墨海文馨——王继良国画精品展在中国文字
 由齐白石天价看市场的疯狂
 西班牙画家达利尘封画作即将在纽约亮相
 拍卖价是否该成为收藏定价器
 胡立新居士出席百年乔木——纪念胡乔木诞辰
  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第二届领导机构名单

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书画艺术网 | 世界胡氏宗亲网 | 中外新闻网 | 国家民委 | 中国民族书法美术网 | 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 | 雅昌艺术网 | 课程导报 | 书行天下 | 中国民族书画旅游网 | 华人频道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
     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C) 2009-2015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Copyright 2025, 版权所有www.mzwh.org. 联系邮箱: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