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诗词园地     书刊编辑     理论研究     学术交流     专业培训     国际合作     咨询服务     经典展厅     当代名家     艺术资讯  
 
北京时间
新闻公告: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资讯 >> 阅读文章
 站内查找:

“沸腾——纪念赵冷月诞辰110周年书法大展”于浙江省博物馆开幕


来源:中国民族书画院-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5-09-12 11:15:58 查看次数:7

今年是赵冷月先生诞辰110周年,为更好地纪念和研究赵冷月先生的书法成就,2025年9月9日,由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沸腾——纪念赵冷月诞辰110周年书法作品大展”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馆)开幕。

本次展览精心挑选了赵冷月先生47件/组书法作品,涵盖了真行草隶篆各体,包罗了榜书、条幅、对联、手卷、册页等各种形制。作品大部分为赵冷月书法巅峰时期之作,也展出了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赵冷月书风形成过程中的作品。这些作品有的为八尺整张巨制,有的是十二条成组联屏,也有尺幅不等的对联、条幅和镜片。这些作品均完成于赵冷月先生条件有限的书斋之中,而如今展陈于宽敞明亮的现代展示空间,可以让我们更为完整地回望赵冷月先生筚路蓝缕的艺术历程,更真切地倾听先生的笔墨脉动,更深入地体会其求新创变的艺术精神。这应该是对赵冷月先生的最好纪念。

浙江省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纪云飞,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书法评论与文化传播委员会副主任、朵云轩书画院院长、本次展览策展人王立翔分别致辞。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秘书长、本次展览学术总监陈振濂宣布展览开幕。新闻发布会由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许洪流主持。

纪云飞代表浙江省博物馆,向莅临现场的各位嘉宾致以最诚挚的欢迎,并感谢赵冷月先生家属的信任与支持。他表示,赵冷月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史上一位极具革新精神的大家。他以深厚的学养、不懈的探索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书法的现代性转型提供了一种极具启发性的路径,再次印证了传统可以在与时代对话中焕发新生。本次展览不仅是对赵冷月艺术成就的回顾,更是一次关于“传统如何再生”的生动对话。赵冷月以“暮年变法”打破陈规,融碑帖于一炉,其作品既存古意,又显生拙之趣,堪称传统书法向现代转型的桥梁。他不仅是书法艺术的传承者,更是新书学思想的启蒙者——其理论构建与创作实践,为后世书家提供了“守正不泥古,创新不逾矩”的范本。

王立翔对此次展览的整体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他表示,赵冷月先生是海上承前启后的一位重要书家,他在大量的临摹中辨清自己的路径,最终进入“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化境。四十年前的书坛还在回归“二王”经典,但他目光所及,已扩展到古今中外。他冲破书法与美术的藩篱,在这种现代视线下,重构了对传统帖学、碑学的认知。其大字雄浑朴质,真力弥漫,多字书法天趣横陈,萧散清旷,格调务去甜俗,追求超凡离尘;其笔墨、造型、章法则着力解决着黑与白、美与丑、刚与柔、激荡与沉静、朴拙与灵逸等等诸种关系。赵冷月的作品中灌注了他独特的生命情感。三十年前钱君匋先生就云:赵冷月的书法“真實地映照出他的情感歷程和藝術追求,這種對書法本體意義的探索,無疑有着强烈的時代感”。今天我们回望赵冷月先生,他显然是传统审美境界的开拓者和当代书法笔墨语言的先行者,他探索的形式构成已经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书法的现代公共性视觉展陈。

同时,赵冷月是一位有自己艺术理念的探求者。他曾在《书法研究》以《书法创新的个性不能脱离传统法度》为题发表专文,认为“每一个时代取得成功的大书家无不首先具备对前代书法继承的一面,尤其是对传统法度的继承,这构成了一个书家是否站得住脚的基点。”他每日临池,遍临百家,形成“以碑破帖,以帖养碑”、“以碑立骨,以帖养韵”的创作见解。他将古人的“学而能化”“不囿成法”用在了对传统经典和新出土书法资料的借鉴中。赵冷月先生文化底蕴深厚,在创作中尤其重视书写文本与内心表达的契合和共情。他在孤寂的摹古和激情的创作中锻造自己笔墨语言,但反对“任笔为体、聚墨成形”的野狐禅和江湖书法。他洞见了传统书法进入现代文化语境后可能出现的危机,认为“他们把书法当作一门廉价的艺术,以为就那么几根线条的变化,可以任意为之,只要所谓的事实上连自己也难以名状的个性化得以发挥,即可轻而易举取得成功,这就完全错了。”赵冷月强调:成就卓越的书家应该做到“法度中见性情,性情中见法度。”这种创作理念俨然仍在对今天书坛敲响着警钟。

在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提问环节,策展人、专家以及主办方代表就赵冷月书法艺术的多方面问题进行了解答,为在场的媒体和观众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深刻的见解。

赵冷月先生(1915.3.15~2002.11.20),名亮,号缺圆斋,晚号晦翁,浙江嘉兴人。幼于家乡从祖父赵介甫、父亲赵廷桢习文学书,少年时拜书画家徐墨农为师。徐墨农时誉“沈曾植之后嘉兴书坛第一人”。由此可知,赵冷月先生学书极早,且由唐楷上溯二王,由汉隶探北碑,法乳正宗,涉猎广博,传统书学根蒂扎实。三十岁移居海上,以鬻书为生,得与沈尹默、来楚生、谢之光诸多名家相往还,故而艺事精进,卓然成家。1958年入职上海市广告装潢公司。1961年入上海书法篆刻研究会(上海书法家协会前身),为首批会员。六十岁退休后,以数年时间访碑全国,开始重新思考书法的一系列核心命题,决心探索出“内心深处”的书法境界。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形成了浑厚凝练、气势壮阔的独特风貌,对当时的书坛产生了巨大震动。

中国书法艺术的现当代赓续、复兴并走向繁荣,潜藏着众多书法前辈的艰辛付出,而活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一辈书家,也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赵冷月先生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员。赵冷月先生将毕生精力投身于书法艺术的探索和弘扬,他熔碑帖于一炉,最终形成浑朴稚拙、极富金石气韵的独特书风,开创出崭新的形式样貌,他既是中国传统书法的传薪者,又是当代书风的创新、实践者,对跨世纪的当代中国书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次展览借助浙江省博物馆优越的展陈条件,着意体现赵冷月书法的艺术轨迹、作品的空间视觉效果,以及创作的情感变奏。同时,以学术性和研究性来开掘展览的深度和厚度。展场内加入了赵冷月书论和艺术年表,展场外,特邀本次展览学术总监陈振濂先生作专题学术讲演,举行著名书家丁申阳、赵雁君、许洪流、徐庆华对话访谈,并将举行线上公共导览。期望本次展览能为社会各界深入认识赵冷月先生其人其艺,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赵冷月先生的作品,提供有益的帮助。

赵冷月先生是上世纪末中国书坛的重要革新者、先行者。他貌似拘谨木纳,心沉静水,其实腑藏熔岩,可以沸腾百川;其笔墨语言豪华落尽、书法气象旷达简远、艺术理想超脱凡俗。今天我们观瞻赵冷月的作品,依然被其沸腾的热焰所灼烫和震撼,其由传统法度和修养中淬炼出的时代笔墨,值得我们倍加关注和研究,他甘愿以生命去为艺术博弈的探索精神,值得我们崇敬和学习。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浙江省博物馆/供稿)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2025年宁夏群众廉洁文化主题书画展在银川启幕
相关文章
 2024青岛公共艺术邀请展聚焦公共空间艺术与城市更新 2024-09-02 18:49:58
 猴王舍身济众,用身体诠释了什么叫勇气、责任和担当丨龟兹菱格故 2017-07-10 11:34:11
 回族书画精品汇聚北京 2009-12-15 15:06:58
  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在深圳开幕 2023-02-22 15:10:49
 以创新精神迈上新时代绘画创作高峰——人民美术出版社“大红袍” 2023-11-07 17:33:27
 顽童心证:污浊红尘中本性的清越之歌 2025-06-03 08:54:48
 艺术收藏界委员在两会上说了啥 2015-03-11 16:00:38
 吴湖帆的梅,廖廖数枝,精神抖擞 2022-11-25 15:14:41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赞助商链接
  最新更新  
 “沸腾——纪念赵冷月诞辰110周年书法大展”
 2025年宁夏群众廉洁文化主题书画展在银川启
 “文明之源——黄河流域始祖文化展”在甘肃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相聚》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朱丹》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教学》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致749局》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王孙》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白露》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得意忘形》
 人气漫画家新作《虽然不完美但是没关系》用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童秋》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布道》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低空》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布道》
  阅读排行  
 谷枋鄄画作
 官景辉先生、宋家顺先生拜访胡立新居士
 著名书法家宋家顺先生为胡立新居士书写对联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胡立新居士和世界胡氏宗亲会深切缅怀胡乔木
 胡立新居士为中国书协理事宋家顺先生书写—
 胡立新居士为中宣部官景辉先生书写——景辉
 胡立新居士——毛泽东欣赏的长联
 胡立新居士将赴香港出席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
  墨海文馨——王继良国画精品展在中国文字
 由齐白石天价看市场的疯狂
 西班牙画家达利尘封画作即将在纽约亮相
 拍卖价是否该成为收藏定价器
 胡立新居士出席百年乔木——纪念胡乔木诞辰
  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第二届领导机构名单

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书画艺术网 | 世界胡氏宗亲网 | 中外新闻网 | 国家民委 | 中国民族书法美术网 | 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 | 雅昌艺术网 | 课程导报 | 书行天下 | 中国民族书画旅游网 | 华人频道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
     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C) 2009-2015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Copyright 2025, 版权所有www.mzwh.org. 联系邮箱: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