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地区,包括川滇黔桂等地区。这里有著名的三江并流、茶马古道、藏彝走廊、南北丝绸之路,是各种文化交汇、传承多元文明的沃土。这里蕴藏了汉藏语乃至南亚语的宝贵资源,更是各种原始象形文字的富矿。
除东巴文外,这里曾活跃汝卡、摩梭、普米、纳木依、耳苏、木雅、他留,以及坡芽歌书、水书、女书等诸多不同形态的文字。但随着岁月的流失、社会的发展,这些曾与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古老文字,目前仅依附在少数传承人身上,大多已处于濒危状态。
·纳西族
俄亚东巴文
俄亚,位于川西南尽头,今属四川省木里县,这里有著名的纳西“俄亚大村”。俄亚纳西族信仰原始宗教,每逢节目、婚丧嫁娶、求雨等重要活动,东巴都要进行诵经、占卜、跳神等宗教仪式。东巴使用一种象形文字记载经书事项,故称之为东巴文。

汝卡东巴文
汝卡,又称阮可。纳西汝卡人分布于川滇交界地区。汝卡人根据自己的方言,另造了一些字来记录本地一些语言的读音,因而产生了汝卡文。汝卡文是东巴问的变体,95%以上的汝卡文与东巴文是一致的。
印棒,是做祭祀用面偶的模子。印棒上的各种符号,有汝卡人所崇拜的山神、水神等各种原始神明,也有各种人物、动物,还有各种邪恶魔鬼。这些符号代表着固定物体,有固定的读音,有的还与经书咒语相呼应、相配合。

哥巴文
哥巴,是纳西语“弟子”的意思,哥巴文为东巴文的晚辈、后学。东巴文是原始文字向象形文字发展演变的动态过程,已经体现了六书规律,而哥巴文则是更加简化、抽象化,并沿着假借方向跨越进化。

宝山东巴文
宝山是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的一个乡。这里曾盛行东巴文化,至今仍保存大量用东巴文书写的文书。
东巴文《会议记录》
摩梭达巴文
摩梭人的宗教祭司为达巴,达巴拥有丰富的口诵经文,并用一种象形文字记载经文。这种文字符号图案较之东巴文更加抽象、简化,有相对固定的含义、读音,并由摩梭达巴口耳相传,故被称作达巴文。

·藏族
耳苏沙巴文
耳苏人沙巴文经书曾很多,但目前已经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民间自然传承凤毛麟角,能完全解读经书的祭祀沙巴更是难以寻找。《母虎历书》又称《虐曼史达》,是耳苏沙巴择日的历书,以十二生肖纪月,虎月为首,因此得名。

沙巴文《母虎历书》
纳木依帕孜经书
纳木依人信仰原始宗教,其祭司称帕孜。纳木依人的宗教文化是由历书、经卷中的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图案记载下来的。这些图案由特定的图符组合而成,表达不同的含义,内容丰富多变。单独看图案,是不能理解其中要义的,要靠祭司帕孜解读。

木雅经书
木雅历书,同耳苏、普米、纳木依、摩梭等历书一样,是“看日子的书”,很据天象历法推算择日,是日常使用最多的经书之一。

·彝族
他留铎系文
他留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他留人的祭司称铎系。铎系文主要用于丧葬仪式中。他留丧葬仪式中,铎系舞蹈的同时,口唱铎系经,手写铎系文。目前能使用这种图符的铎系寥寥无几。
·傈僳族

汪忍波音节文字
汪忍波音节文字,是近代史上明确由汪忍波创制的一种文字。汪忍波(1900—1965),云南维西普通农民,自己一人用几十年的时间创制了一套音节文字,并着力傈僳族中加以推广、普及,曾在傈僳族地区流行一时。

·水族
水书是水族的古文字。水书文字体系主要由借用、变异汉字及少量图幅文字构成,尚不能完整记录语言。
·女书
女书,主要流传在湖南江永东北的潇水流域,是汉字的一种变体。女书是当地农家妇女专用文字,但不保密。当地一语二文,男人使用男书,女人使用女书。
婚嫁时的礼物三朝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