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诗词园地     书刊编辑     理论研究     学术交流     专业培训     国际合作     咨询服务     经典展厅     当代名家     艺术资讯  
 
北京时间
新闻公告: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术交流 >> 阅读文章
 站内查找:

胡立新居士文——叙事、公案与诗歌和空性


来源: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2-03-28 09:18:27 查看次数:6543

 

胡立新居士文——叙事、公案与诗歌和空性

 

                         ---------禅与身心间的诗歌会意

 

 

                        

 

片片残红随流水,

依依烟树带斜阳。

横筇石上谁想问,

猿啸一声天外长。

-------《古尊宿语录·第四十一》

 

   唐代的明瓒法师曾著《乐道歌》,其曰:“兀然无事无改变,无事何须论一段?直心无散乱,他事不须断。”又说:“心是无事心,面是娘生面。劫石可移动,个中无改变。”《乐道歌》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它以平实朴素的歌谣形式阐释了佛法的正要,无求、无为、无事,看似在一种无的境界中获得一种生的圆满,一种禅的境界。在事与事之间,在现实与理想之间,佛法的弘扬,就是要达到心的圆满,心的止境之中。心中有无数的山川明月,溪水禅光,便能将一切都能放进去,能将一切放下,也能将一切提起。“世事悠悠,不如山丘,青松蔽日,碧涧长流。”“卧藤萝下,块石枕头,山云当幕,夜月为钩。”这是何等的境界,何等的超脱,何等的意趣,何等的逍遥。存着这样正信的理念,这样的与山川水月化为一体的心境,便是将日常化为佛境,将日常的法事与山川并提,这就是给自己设了一个内在的道场,让自我能够在自然止境中达到无我,获得自我的佛性、自在。“水月无形,我常自宁。万法皆尔,本自无生。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一切的法缘,如同水月,而我自宁。

   弘扬正法,心中有佛。成为尘世之间的一个觉悟者,一个善知识,度自己以致化度众生。有一颗广博的心灵,有一种独心向善的理念。这边能够超脱,能够忍受,能够度化自己,兼而度化他人。先要自己能够明识佛法,了悟于心,才能够去弘扬之,发扬之。

  要让信众心里有一个佛的道场、佛的法理,他就会向善,他就会具备着信仰的力量,以慈善之心,包融着这个无序的世界,以自己的力量,和谐着社会与人与人的关系。宇宙是永恒的,生命也是永恒的,宇宙在发生着不同的形态的变化,生命也已不同的形态衍生,但佛性是永远地伴随着这世间的一切,但佛性是要我们自己去领悟的,自己对自己的领悟,对事物的领悟,由此以至于对于佛法的领悟,这是一个过程,一个循环往复的流变。在芸芸尘世之间,弘扬正信的理念,弘扬佛法的精神,是每一个信众,每一个善知识所能够自觉的行为,我们要在不同的境遇里,不同的情境中,自己保持着正信的理念,才能在不同的境遇里和不同的情境中弘扬佛法,印证佛法,驻佛于广大的信众之中,使更多的人来皈依三宝,以求现世的大和谐与大圆满。

 

     

 

   历代的传灯录都是法师与法师之间公案的集结,是历代贤哲们为我们留下了深邃的精神宝库,高僧大德们对禅的微妙的叙述都在那些对话中揭示了真理的存在,也是我们探索对自我认识与宇宙认识的一个个最好的门径。

  《古宿尊语录》卷三记录了黄檗(希运)断际禅师的对谈:

问:“如何得不落阶级?”师云:“但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行,未曾踏着一片地。与麽时,无人无我等相,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方名自在人。念念不见一切相,莫认前后三际。前际无去,今际无住,后际无来,安然端坐,任运不拘,方名解脱。”

公案都是叙事的,是在叙事之中,把一段对事物理喻的精髓融在了其中,如上述的这个对谈里“不被诸境惑,方名自在人”。现代人就是被花花世界所惑、所迷恋、所陶醉、所羡慕,由此而掉入其中,找不到了自己,便不自在,便妄心居大,失去本真。

   在禅宗的公案里,你会感到这里的一切都是生动的,是一种活生生的一片“思”的海洋,辨思、沉思、豁然开朗的思、打通智慧的思、无古无今的思、无我无物的思……,它在不断地激发着人的想象力,不拘不束,大胆创新,生花妙笔、处处皆新。这是开启智慧之所,是现代人收拾身心、调养身心的一个美妙的所在,不需寻遍天涯,此是逍遥处。对公案的理解,最好要理解禅宗里的“空”的概念,这个“空”绝对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空洞、空无”,而是“空”就是我的存在,是宇宙的存在,是萨特和海德格尔那个“此在”,古人讲“空诸所有”,是空诸所有吗?不是,是在不断地所得,不断地吸收。

铃木大拙说:

“……我们能够从事推理活动,却全是由于空。推理活动由空而来;推理活动的任何一步,都留下空的标志。虽然我们经常在从事推理活动,然而空却驱使我们超越这推理活动。空希望见到自身,认识自身,就是空的这种要求,才使我们从事推理,而推理则由于不知自身活动的这种缘由,所以,尽管它自己认为无所不知,但终无效。当我们想接触空时,便发现推理活动没有用,因为推理活动并非想在推理过程中看到空本身,而是力求接触空以作为推理活动的目标,就是说,结束整个推理活动。”①

    就是在这种的启发下,我把自己多年来创作的禅诗起名为《方便风开空色来》,就是把“空”与“色”调动在我整个的是诗境之中,让我和我的读者们体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的宏大的寂静与丰富。

   

 

琼珠弄玲珑,

绿波荡漾红。

三生清悠意,

苦尽甘甜中。

----自作诗《红莲》

  我在欣赏红莲的同时,想到了我自己,想到了人的一生。“三世清悠意,苦尽甘甜中。”我在想,这么一朵朵红莲,它经过了至少三世福报,才会开得如此的鲜艳,如此的美轮美奂!而我们的人呢?只有在人生的不断的历练之中,才会像红莲一样,把自己生命中最美丽的形象展示在世人的面前。

我作诗多年,始终以禅的意象来对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在平常的观照之中,包容一切,提升灵气,为这天底下万物之灵而祁颂,而低吟,而默对。我觉得,我的法身和这万物之间,和这人与人之间,和这星空与星空之间,达到了一种浑然一体的默契。每在这个时候,我就拿起笔,记录下我的感悟、我的思索、我的无边无垠的诗行……

  “法身遍一切处、遍一切时,它非色、非无色,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说是,一切都是,也可说,一切都不是。有执着者,一切都不是;无执着者,一切都是。”②

如果沉入到中国古典诗歌之中,也能在一些著名的诗人的作品中,感受到那浓浓的禅意,它像一溪静谧的天籁,成为了一个时代禅音的绝响。

如王维的《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这是多么令人沉醉的画面啊!如果仔细体味,你会体验到,王维正是在入世与出世之间,所以,他的诗歌便在王国维所谓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之间,而更多的是无我之境,是在大自然的面前,忘掉自己,忘掉才能够使身心得到一种休憩,得到安抚。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积雨辋川庄作》)

“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漆园》)

“落花啼鸟纷纷乱,涧户山庄寂寂闲。”(《寄崇梵僧》)

“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登河北城楼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

  不用一一例举,在王维眼中,这世间的万事万物,处处都有着浓浓的禅意,溪水流畔,雪山之旁,牖风惊竹,岸火孤舟,落花啼鸟,松下清斋……,这处处都是道场,处处都可参禅,无须经钟佛号,更无须处处膜拜,佛在心中,佛在广袤的自然与现实里。

就是在与古人的不断的映照中,我也写了这样的诗句:

窗外敲打夜雨声,

苍天应知多留神。

雄鸡急啼惊破梦,

但见碧霞映蕉红。

       -----自作诗《夜闻雨声敲红蕉

   现代人的节奏太快了,窗外听雨声,碧霞映蕉红,只有这一瞬之间,诗意自然地流露着,透露着在现实的重压之下,我们的诗心依然地蓬勃,依然地在自然的观照里,透露出无限的生机与消息。

 

 

   对生活的体悟,就是对禅的体悟。它并不是经验的累积,而是在刹那间心的顿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禅就是对世界的知见,是对世界本质的回答,是不可言说的那种微妙。

《景德传灯录》中有一段怀让禅师参嵩山安长老的对话,见卷四《嵩岳慧安国师传》:

有坦然怀让二人来参。问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何不问自己意?曰:如何是自己意?师曰:当观密作用。曰:如何是密作用?师以目开合示之。

   慧安国师在这里,没有回答坦然怀让的“祖师西来意”,而是让问自己,何能够问自己,就是在唤醒自己的自性,自性就是悟境,回归到自己原本的真实。

   当代人对于自性的迷失而不自悟,欲望高扬,人心浮乱,纲常无序,迷茫丛生,无以依傍。但也应该看到,这个时代,也正是佛法得以广为弘扬的时代,信众与善知识增加的时代,人们正在寻求皈依的一个大时代。如何的开导现代人从迷茫之中归于宁静,归于对于自性、佛性的认识,是可以从历代传下来的公案、对语中得到启示。现代人需要的是当代对禅的叙述与演示,需要的能够和当代的社会境遇融为一体的那种对般若的阐释。如今,最为广为流传的是《心经》,但能够悟得透,将一种禅的智慧印证生活,还需要我们做更为深入的研究与体验。

怀让是这样的开示:

 

   一切万法,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能住,若达心地,所作无碍,非遇上根,宜慎辞哉。③

任心自性,这是一种无所不往,无可皆往的境界,当代人应该能从中得到体悟。

我在观赏董其昌的画作时,曾写下过这样的诗句:

乘舟敲凡竹,

心无住意识。

直入如来地,

翰墨淡气息。

居高名心薄,

独步云林谷。

      -----(自作诗《题董其昌》)

   我是在董其昌“淡”的笔墨中捕捉着禅的信息和禅的感觉,无色无味,无声无相,自然的气息从纸间透出的高韵情愫依然地那么动人。我们内心里那固有的佛性,那纯正动人的真我,是在那种画面上透出的。

画面的自然与内心的自然合二为一,画即心,心即画;画无心,心无画;直通如来妙境。这就是禅意,禅意启开着我们的直觉,使我们在这种宁静的悠远的境界里伸展着我们的活力……,这也是任性自然,是一种大无大有。


冰清玉壶一色真
秋水佳人倚窗临
凄萧无奈悄然去
但得丰满虚谷生

-------(自作诗《书斋玉壶供水仙》)

  这是我为我的书斋里一株水仙写的诗,那些日子,这株水仙花一直陪伴着我,使我的书斋在这株水仙花的映衬中显出一种勃勃的生气,历经凄萧而丰满虚谷。

自然与人的关系,就是自然与佛性的问题,是在自然中体味世界,使世界包融于我,使我和世界相融契合。真正的诗,就是德国哲学家恩斯·卡西尔所说的“内在生命的真正显现”,是充分地体现了人的品质的精神形式。

  《坛经·般若第二》中说:

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
    
无论是花草山月,泉声涧流,皆因为人在其中的体会才会明晰,才会有知有觉,才会赋予灵性之光。自然给予人的,人终还要回归于自然。而人是在面对自然,面对生活,去体味这种自我的本真,去挖掘自我的力量。明心见性,疏离尘雾,获得精神上的绝对的自由与空间。这种修炼,正是从自我身上的不断的发掘,“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身自具有。”⑤

我们每天都在写作,都通过文字交流,我自己也在写诗、著述,为此,我写了一首《文字般若》:

文字行走自然道,

投机取巧不可了。

慧眼识得春风面,

形外意象立顿明。

     每日的写作,都是一种对世界的顿悟方式,都是在呈示着自己的佛性与世间万物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一种直觉的,一种感觉状态的。写诗几年,这本身就是对自我故事的叙述,故事里有无数我的影子和万物万灵的影子,我在我的文字里为他们作者般若,一切的文字都在印证着自然的灵性,充盈着般若之智,正如春风慧面,柳浪闻莺。也在提升着我的佛性,开掘着我的佛性。禅是可以凭借着修证而证得的,我的千余首的诗歌和我每天书写的与佛事有关的书法,就是我的修证,在万物中修证,在深厚的文化中修证,证得世间真的本质。《庄子·天下篇》中说自己的文风是:

  其书虽环玮,而连抃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諔诡可观。

  其应于化而解于物也,其理不竭,其来不蜕,芒乎昧乎,未之尽者。

   这种理想也正是我的理想,我的所愿。庄子的文思正是透着那种禅思,连抃无伤,参差諔诡,其理不竭,其来不蜕,让人产生着无限的遐思与寓示。我所作的诗文,也是在这种寓言与叙述里给予人更多的“不立文字”的禅思,给与世界以禅的谕知。

  《古宿尊语录》卷21有言:

上堂云:“有一则奇特因缘举似诸人。却说又被说碍,不说又被不说碍。欲举山河大地,又被山河大地碍。从教头上且安头,真金不博鍮,丈夫亦如此,快乐百无忧。”⑦

我就在碍与不碍中用我的写作穿透着,印证着我的所念所思……

作偈如下:

 

           天光浮影,秋水伊人。

           莫问四时,心无惭愧。

           意生象外,象生意内。

           意象无碍,散淡三味。

 

                                                                    为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而作

 

 

 

 

①铃木大拙《禅与生活》第194页,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黄山书社2010 年6月第一版。

②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第161页,北京法源寺印。

③见《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243-244页,中华书局1983年10月版。

④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第215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10月第一版。

⑤《坛经·般若第二》

⑥《庄子集释》(清)郭庆藩撰,第1099页,中华书局1961年7月第一版

⑦《古尊宿语录》(宋)赜藏主编集,第402页,中华书局1994年5月第一版

上一条:胡立新居士——狗与狼的对话
下一条:胡立新居士散文作品——拥抱皓月当空的夜晚
相关文章
 文化部召开专题座谈会调研美术发展现状 2013-03-29 10:10:05
 中国写实画派的市场号召力 2013-03-29 09:53:44
 王正伟同志任国家民委主任、党组书记 2013-03-28 11:21:37
 曾梵志首个大型回顾展10月在法国开幕 2013-07-25 13:19:25
 反思美术批评市场化:重振人文精神争取独立自律 2009-06-16 15:28:15
 钱币与书法 2009-09-10 10:15:26
 已故画家作品限制出境拍卖:不影响海外流通 2013-03-26 10:06:20
 古玩的收藏以及投资要领 2010-12-02 11:13:17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赞助商链接
  最新更新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晋唐心印》
 新中国最优秀的二十部长篇小说
 吴昌硕:花果四屏
 黄宾虹写生秘诀
 齐白石笔下草虫世界,意趣盎然
 中国民族书法美术研究院——民族风交流笔会
 由贵到雅 书画投资不得不知的六要素
 内地“烧钱”艺术大腕叹“艺术身份证”难打
 投资10亿元 中国收藏文化示范基地开建
 故宫研究院成立 2万余"宫藏"甲骨文有望解密
 艺评:给西方观众看什么样的中国当代艺术?
 艺评:偶然天价不代表艺术市场黄金时代到了
 舶来品中国受注目 铜章艺术品7倍增值
 民间糖画艺术:短命的艺术品可长期保存
 艺评:土豪怎么能来艺术品市场的真复苏?
  阅读排行  
 2012年杭州首届“印象西湖”财富浙商当代艺
 “笔墨华彩”欧洲书法展作品展示
 当代书法家名录
 贺兰山岩画拓片品赏
 艺路阳光——迎接十八大、中国青少年艺术关
 书法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
 胡立新——亚洲艺术市场:中外拍卖行相互进
 胡立新居士——中国美术艺术院校目录
 2012年杭州首届“印象西湖”财富浙商当代艺
 胡立新——谈养生
 山西陶寺遗址:这里可能是最早的“中国”
 2012年杭州首届“印象 西湖”财富浙商当代
  歌山画水出东阳 亦佛亦道敢立新
 中华民族光彩慈善行启动
 胡立新诗书禅图片——王道永尊

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书画艺术网 | 世界胡氏宗亲网 | 中外新闻网 | 国家民委 | 中国民族书法美术网 | 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 | 雅昌艺术网 | 课程导报 | 书行天下 | 中国民族书画旅游网 | 华人频道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
     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C) 2009-2015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www.mzwh.org. 联系邮箱: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