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诗词园地     书刊编辑     理论研究     学术交流     专业培训     国际合作     咨询服务     经典展厅     当代名家     艺术资讯  
 
北京时间
新闻公告: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资讯 >> 阅读文章
 站内查找:

《道德经》:我们论道两千多年,那什么是“道”?


来源: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7-07-18 14:56:53 查看次数:1481

《道德经》:我们论道两千多年,那什么是“道”?

道隐无名

一、道无名

老子说:“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大象”为何无形,因为不论再大的形象,只要它有了形状,也就同时有了限制。我们只需要沿着它的形状再外延一下,就能得出一个比它还要大的“象”,又怎么能称它为“大”呢?所以最大的“象”,是没有形状的,因为它超出了形状的限制。

我们谱乐,可以把声调按“宫、商、角、徵、羽”描述出来,而音有了声调,也就同时有了限制,不能称之为“大”。“大音”、“大象”,已经超脱出声调和形状的限制,所以没有任何人可以为它们作谱、作画,而只能领会于心。

真正的“大器”,是不会被人为造就的,因为它超出了人力所能成就的局限;真正的“大方”,是不会让你找到它的边角的,因为它超出了边框棱角的局限。真正的“道”,是没有名字的,因为它超出了人类思辨认知的局限。故而,“道隐无名”。

《道德经》:我们论道两千多年,那什么是“道”?

大道泛兮

二、道大

所以老子是这样描述“道”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有个东西浑然一体,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它寂然无声的运行着,始终如一的运转着,而永不停息。它的运行造就了宇宙万物,是天地得以产生的根本。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勉强称呼它为“道”,勉强形容它为“大”。

“道”有多大呢?在时间上,它能大到延续至遥远的未来(逝);在空间上,它能大到遍及八荒六合(远);复归到任何具体的人或事或物身上,它仍然无所遗漏(反)。

“道”这么的大,那么它是个什么形象呢?老子是这么形容的:“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情;其情甚真,其中有信。”

“道”这个东西啊,看起来恍恍惚惚的似在非在。恍恍惚惚,其中又能感知到它的形象;恍恍惚惚,它的形象越来越丰满、充实。它是那么的幽深啊,深远而不可测,但其中又存在可以让人感应到的“情”;这个“情”真实不虚,因为其中对应着固定不变的规律。

所以“道”在老子看来,是一个恍惚的存在,但又真实不虚,是可以让人感知到的。

《道德经》:我们论道两千多年,那什么是“道”?

希微夷

三、道无形

老子又补充道:“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看也看不见,叫作“夷”;听也听不到,叫作“希”;摸也摸不着,叫作“微”。这三者很难说得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因此把它们混而为“一”来讲。

这个“一”,往上看它并不光明,往下看它也并不昏暗,反复探究也不能给出一个具体的描述,所以只能把它归结为“无”的存在。

这个“无”,并不是说它就等于“没有”,它只是拥有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形体的形象。所以我们去感受它,也只能得到一个“恍惚”的状态。面对着它,找不到它来自何方;跟随着它,找不到它将要去向何处。

道很大,大到无以复加,但同时又很小,再细微的地方都有它;道很远,远至八荒六合,但同时又很近,近至我们每个人。

也就是说,道非“有”非“无”,非大非小,非远非近,而且又“其上不皦,其下不昧”,既不光明,也不昏暗。这样的事物,我们要怎样去用一个“名”来概括它,去用一个“形”来形容它呢?

《道德经》:我们论道两千多年,那什么是“道”?

不知始终

四、道无处不在

《庄子•外篇•知北游》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东郭子向庄子请教:“所谓道,究竟存在于什么地方呢?”庄子说:“道无所不在。”

东郭子说:“必定得指出具体存在的地方才可以吧。”庄子说:“在蝼蚁之中。”

东郭子说:“怎么处在这样低下卑微的地方?”庄子说:“在稊稗之中。”

东郭子说:“怎么越发低下了呢?”庄子说:“在砖瓦之中。”

东郭子说:“怎么越来越低下呢?”庄子说:“在大小便之中。”东郭子无语了。

不论是蝼蚁、稊稗,还是砖瓦、屎溺中的道,都并非道的本体。因为蝼蚁、稊稗可以分别存在,但道是不可割裂的。蝼蚁灭绝,道就不在了么?道就缺失了么?所以道在蝼蚁,但又不在蝼蚁。

道无处不在,但又哪里都不在,“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从来也没有人能指出它的本体在什么地方。而正是因为它的本体没有固定的驻处,它才能无处不在。

《道德经》:我们论道两千多年,那什么是“道”?

无极无限

五、道无极

而关尹子在《八筹》里是这么说“道”的:“是道也,其来无今,其往无古,其高无盖,其低无载,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其外无物,其内无人,其近无我,其远无彼。不可析,不可合,不可喻,不可思。惟其浑沦,所以为道。”

这个“道”啊,它来到的地方并不是当下;它过往的地方也并非远古;它往上没有顶盖,往下没有承载;它的大,没有外围;它的小,没有内在。没有任何东西能越过它而到达外面,也没有任何人能进入它而到达里面;它接近起来,不存在你自己,它远大起来,不存在其他人。不可分割,不可整合,不可比拟,不可思辨。正因为它浑然一体,所以才是“道”。

“道”,用眼睛看不到,用耳朵听不到,用手也摸不到,但又能真实的感受到它的存在。它没有形状和大小,没有出处和去处,没有外面和里面;不可分割,不可侵入,不可越过,不可整合。这,就是“无极”。

而庄子除了在《知北游》篇中说“道”“无古无今,无始无终”之外,干脆还直接说:“吾不知”。不知“道”,才正是知“道”,而说知“道”的人,正说明他不知“道”。因为:“不知深矣,知之浅矣;弗知内矣,知之外矣。”

“道”如果被你的认知所局限住,那它也就是不是“道”了。所以说自己知“道”的,都是浅薄的外行之人。因此庄子又说:“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因为闻者源于人,非道;见者源于形,非道;言者源于心,非道。

上一条:黄帝内经养生智慧解密:养生保健,求于中和
下一条:黄信阳:道家书画院及上善慈善基金的缘起及筹备工作情况
相关文章
 彩色中国 | 从1960到1990 2017-03-17 12:17:18
 这些鸟,从宋画穿越至今! 2023-02-06 16:10:16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亚运桂香》: 2023-09-30 18:45:33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丁然》 2025-05-02 21:12:32
 法门寺稀世珍品首世界巡展 2009-10-20 10:06:10
 中国画之美,全在这四个方面! 2022-11-07 16:40:34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品性》 2023-04-30 21:19:42
 《星河角落:步天歌》延期,北京时代美术馆国庆不打烊 2023-09-27 15:57:52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赞助商链接
  最新更新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归途》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中正平和》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丁然》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红木礼赞》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如是观》
 《贫道子--静水深流》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狮子吼》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洗浣纱》
 胡立新(贫道子)诗书画禅意新水墨(山水)
 胡立新题画诗《贫道子--相随》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虎园》
 迄今最大规模陈逸飞回顾展登陆浦东美术馆
 贫道子水墨行一
 贫道子水墨行二
 贫道子题诗水墨画之三
  阅读排行  
 谷枋鄄画作
 官景辉先生、宋家顺先生拜访胡立新居士
 著名书法家宋家顺先生为胡立新居士书写对联
  胡立新居士和世界胡氏宗亲会深切缅怀胡乔木
 胡立新居士为中国书协理事宋家顺先生书写—
 胡立新居士为中宣部官景辉先生书写——景辉
 胡立新居士——毛泽东欣赏的长联
 胡立新居士将赴香港出席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
  墨海文馨——王继良国画精品展在中国文字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由齐白石天价看市场的疯狂
 拍卖价是否该成为收藏定价器
 西班牙画家达利尘封画作即将在纽约亮相
 胡立新居士出席百年乔木——纪念胡乔木诞辰
 胡立新居士——唾液:人体自带的抗癌第一道

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书画艺术网 | 世界胡氏宗亲网 | 中外新闻网 | 国家民委 | 中国民族书法美术网 | 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 | 雅昌艺术网 | 课程导报 | 书行天下 | 中国民族书画旅游网 | 华人频道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
     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C) 2009-2015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Copyright 2025, 版权所有www.mzwh.org. 联系邮箱: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