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8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福建博物院承办的“源•缘——闽台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南2展厅展出。福建与台湾在地缘与血缘以及文化渊源等方面都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闽台文化一脉相承,既体现了中华文化在历史衍化中融合伸展、一体多元的重要特征,也印证了台湾地区与福建乃至祖国大陆在文化上存在无比深刻的内在关系。此次展览展品自明清至当代,时代跨越近400年,从多方面展示了闽台艺术的继承性和发展性。

展览分为“同宗同源 敦亲睦族”“海峡之音 合韵千年”“艺蕴天工 小康大同”“妙笔生花 写意中华”四个部分展示超过400件闽台艺术作品,从戏曲、民艺及工艺美术、文学、书法、美术等不同的方面,通过闽台艺术这一独特载体全面深入地诠释了“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的思想主题。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福建与台湾在地缘与血缘以及文化渊源等方面都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最早可追溯至石器时代。福建是台湾同胞最主要的祖籍地,福建先民很早就跨越海峡垦殖台湾。经过一代代移民的经营,台湾地区形成了许多以亲缘宗姓为纽带的闽台文化聚落。安溪寮、福安里、泉州厝、兴化坑、永春陂、同安宅、龙岩庄等以福建漳州、泉州地名命名的台湾聚落,以及诏安、梅山等100多个闽台同名村镇,完整记录了福建先民开发台湾的历史轨迹。闽南话、氏族宗祠、南音、布袋戏、郑成功信俗、妈祖信俗、闽南建筑、石雕、瓷艺等习俗与艺术形式,时时诉说着闽台同根的绵长柔情。闽台文化是两地民众共同的精神印记,闽台艺术是两地艺术家表达感情的桥梁。

序厅“同宗同源 敦亲睦族”通过族谱、家谱、古渡口路亭碑拓片、台湾同胞带回的台湾土壤等展品与抽象的闽南红砖建筑元素结合,展现中华民族“重土恋家、重视血缘”的文化传统。

第一单元“海峡之音 合韵千年”通过南音、芗剧(歌仔戏)、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以及现代戏等戏曲形式,展现闽台语言同系,闽台人民通过共同的戏曲传统所表达出的情感联结。


第二单元“艺蕴天工 小康大同” 围绕闽台共同的生活习惯、信俗等,结合两岸工匠、艺术家共同创造的民间工艺以及工艺美术作品,展现闽台同根同源的展览主旨。

第三单元“妙笔生花 写意中华”通过文学、书法、绘画、漆画等艺术形式展现闽台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两地文化渊源深厚。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4月9日。
部分展品

郑成功画像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郑成功腰带玉饰 (南安市博物馆藏)

金门风狮爷大门陶灯座 (泉州市博物馆藏)

金漆木雕人物龙纹桌灯 (莆田市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