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诗词园地     书刊编辑     理论研究     学术交流     专业培训     国际合作     咨询服务     经典展厅     当代名家     艺术资讯  
 
北京时间
新闻公告: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资讯 >> 阅读文章
 站内查找: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道统》


来源:中国民族书画院-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5-04-03 16:47:30 查看次数:47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道统》

华厦五千年,道统一相行。齐心驱邪魔,正定安天下。得法归民本,忠信当可传。继圣通乾坤,惟觉大中华。乙巳写于北京一阙宫

胡立新先生的《贫道子-道统》以凝练的语言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哲学,展现出对中华文明精神内核的深刻理解。全诗围绕"道统"展开,既是对历史脉络的梳理,更是对文化基因的提炼。

首句"华厦五千年,道统一相行"确立了时空双重维度。五千年文明史与"道统"的线性传承构成动态平衡,暗示中华文明并非凝固的遗产,而是通过"相行"的实践智慧实现动态延续。这种"道统"既非单纯的制度沿革,亦非教条式思想复制,而是以《周易》"生生之谓易"的变易哲学为根基,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自我更新的生命系统。

"齐心驱邪魔,正定安天下"体现了儒道互补的辩证思维。驱邪魔的刚健进取与正定安天下的守中致和,暗合《尚书》"允执厥中"的中道精神。这种二元统一既包含法家"明法饬令"的秩序追求,又蕴含道家"致虚极守静笃"的修心智慧,展现出中国哲学刚柔并济的特质。

"得法归民本,忠信当可传"将政治哲学与道德哲学熔铸一体。民本思想可追溯至《孟子》"民为贵"的仁政理念,而"忠信"作为儒家五常的重要组成,在此被提升为文明传承的核心纽带。这种道德理性与政治理性的统一,揭示了中华文明将伦理价值作为社会建构基石的独特路径。

末句"继圣通乾坤,惟觉大中华"达到天人合一的哲学高度。"继圣"指向历史纵向的文明赓续,"通乾坤"则展开宇宙横向的维度关联,暗合张载"为天地立心"的宏阔视野。最终落于"大中华"的觉醒,既是对文明主体性的确认,也是对"道统"现代转化的呼唤。全诗通过层层递进,完整勾勒出中华文明"道器合一""知行合一""天人合一"的哲学图谱。

上一条: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归一》
下一条: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竹山书院行吟》
相关文章
 定州市政府与中国文保民族品牌文化委员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22-09-22 09:21:21
 赵孟頫小楷《兰亭序》欣赏 2023-04-07 16:46:00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三朵云》 2024-03-19 12:03:37
 共生世界——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启幕 2023-01-09 18:03:01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圣贤》 2023-08-21 12:09:33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驱邪》 2025-02-08 14:40:54
 艺术评论|宋画语境下的诗意拓展——读林广平中国画作品有感 2022-09-09 10:53:32
 千载流光——赵孟頫书法碑拓展 2023-04-06 16:22:46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赞助商链接
  最新更新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归途》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中正平和》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丁然》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红木礼赞》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如是观》
 《贫道子--静水深流》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狮子吼》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洗浣纱》
 胡立新(贫道子)诗书画禅意新水墨(山水)
 胡立新题画诗《贫道子--相随》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虎园》
 迄今最大规模陈逸飞回顾展登陆浦东美术馆
 贫道子水墨行一
 贫道子水墨行二
 贫道子题诗水墨画之三
  阅读排行  
 谷枋鄄画作
 官景辉先生、宋家顺先生拜访胡立新居士
 著名书法家宋家顺先生为胡立新居士书写对联
  胡立新居士和世界胡氏宗亲会深切缅怀胡乔木
 胡立新居士为中国书协理事宋家顺先生书写—
 胡立新居士为中宣部官景辉先生书写——景辉
 胡立新居士——毛泽东欣赏的长联
 胡立新居士将赴香港出席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
  墨海文馨——王继良国画精品展在中国文字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由齐白石天价看市场的疯狂
 拍卖价是否该成为收藏定价器
 西班牙画家达利尘封画作即将在纽约亮相
 胡立新居士出席百年乔木——纪念胡乔木诞辰
 胡立新居士——唾液:人体自带的抗癌第一道

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书画艺术网 | 世界胡氏宗亲网 | 中外新闻网 | 国家民委 | 中国民族书法美术网 | 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 | 雅昌艺术网 | 课程导报 | 书行天下 | 中国民族书画旅游网 | 华人频道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
     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C) 2009-2015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Copyright 2025, 版权所有www.mzwh.org. 联系邮箱: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