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归一》
钻木可取火,文明当传承。山海明真意,大命由我争。鸿蒙开心智,东方日出时。玉兔不缺角,相行载神舟。玄妙至境语,魔方透玲珑。四海当归一,雪莲定昆仑。乙巳写于北京天坛
胡立新《贫道子-归一》:文明长河中的精神觉醒
在《贫道子-归一》中,胡立新以"钻木可取火"为起点,将人类文明的起源与传承纳入诗性观照。这看似简单的意象,实则暗含对文明演进的深刻思考:钻木取火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人类心智觉醒的标志。诗人将文明传承比作火种传递,与《咏贫士》中"朝与仁义生"的精神坚守形成时空呼应,展现出对文化根脉的终极叩问。
诗歌以"山海明真意"构建起宏大的宇宙观,将个体生命经验融入自然节律。"鸿蒙开心智"一句,既呼应了《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的哲学境界,又与诗人"畅游于有我与无我之间"的创作理念相契合。这种将个人修行与天地之道相贯通的写法,在《贫道子-前门》中亦有体现,通过"乾坤通光明"的意象,完成从具象到抽象的禅意升华。
在时空维度的处理上,"大命由我争"与"万年祭祖先"形成强烈张力。前者彰显个体生命的主动性,后者则将个体置于文明传承的长河之中。这种处理方式与陶渊明《咏贫士》中"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的精神追求一脉相承,既肯定现世价值,又强调文化基因的延续性。诗末"雪莲定昆仑"的意象,更将这种精神追求具象化为文化图腾,与"魔方透玲珑"的现代性隐喻形成对话。
全诗以"归一"为脉络,将道家"天人合一"、禅宗"明心见性"与儒家"生生不息"的思想熔铸一炉。胡立新通过"玉兔不缺角"的圆满意象,暗示生命循环的永恒性;以"四海当归一"的宏大愿景,呼应《周易》"天下同归而殊途"的哲学命题。这种将传统智慧与现代思考相融合的创作手法,在《贫道子-一张床》中已初见端倪,通过"床"的微观叙事展开对生命本质的追问。
在当代文化语境下,《贫道子-归一》既是对文明本源的深情回望,也是对精神原乡的诗意重构。诗人以"魔方透玲珑"的现代隐喻,诠释"玄妙至境语"的哲学内涵,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为东方美学注入新的时代活力。这种创作实践,与胡立新"诗书画禅意新水墨"的艺术探索形成互文,共同构建起贯通古今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