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法源》
一灯传语录,心闲沐清香。法喜无意间,冷暖证本源。缘起不着相,刹那复还生。当下皆无住,满界娑婆林。慧果结菩提,断灭业机关。乙巳写于北京法源寺
胡立新先生的《贫道子——法源》是一首蕴含深邃禅机的现代诗作,以法源寺为时空坐标,用五言古体构筑起一座禅意流动的迷宫。诗中"一灯传语录"与"满界娑婆林"首尾呼应,形成从微尘到法界的观照系统。灯焰既是禅宗心印的具象,又暗合《华严经》"一即一切"的圆融观,在明灭之间照见三千世界的重重玄机。
"心闲沐清香"与"法喜无意间"构成禅修体验的二元辩证:前者是修行者刻意追求的清静境界,后者则是破除执念后的自然证悟。这种从有为到无为的转化,在"冷暖证本源"中得到诗性升华——冷暖非关外境,恰是般若触证的体温。诗中"刹那复还生"将《金刚经》"过去心不可得"的教义熔铸为流动的意象,犹如露珠在草叶间轮回生灭。
最精妙处在于"当下皆无住"的哲学表述,既是对《坛经》"无住为本"的现代诠释,又暗藏量子物理的波动性隐喻。当"娑婆林"的每一片叶子都成为独立的宇宙,修行者便在"断灭业机关"的顿悟中,完成对因果链的超越。这种超越不是否定,而是如"慧果结菩提"所揭示的,在证得空性的同时拥抱万有的丰盈。
全诗以乙巳年的法源寺为原点,在十行文字中构建起禅宗的时间哲学:既包含历史长河中灯灯相续的法脉,又浓缩刹那永恒的觉悟瞬间。这种时空折叠的诗学,恰如法源寺檐角的风铃,在千年风雨中始终吟唱着"缘起不着相"的般若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