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诗词园地     书刊编辑     理论研究     学术交流     专业培训     国际合作     咨询服务     经典展厅     当代名家     艺术资讯  
 
北京时间
新闻公告: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资讯 >> 阅读文章
 站内查找:

胡立新《贫道子-镇魔》解读


来源:中国民族书画院-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5-07-04 09:57:19 查看次数:41

胡立新这首《贫道子-镇魔》以佛学为核心,融合禅宗破执智慧与净土信仰,构建了一个"破幻显真"的修行境界。其哲学内涵可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


一、金刚智的否定性力量

"金刚镇邪魔"并非外在的降妖除魔,而是《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实践——以般若空性照破"我执"这一根本邪魔。"破破梦幻影"的双重否定(破→破)形成递归式解构:第一重破《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认知障,第二重破修行者对"破执"本身的执着,暗合禅宗"佛来佛斩"的超越性。这种否定哲学比黑格尔"否定之否定"更彻底,直指言语道断的绝对空性。


二、净土说的本体论转化

"法华妙净土"将《法华经》"开权显实"思想空间化。传统净土信仰中的彼岸世界在此被转化为"一念三千"的当下圆满,与天台宗"性具实相"说呼应。值得注意的是,"妙"字暗示净土非实体性存在,而是主客泯灭的觉悟状态,类似海德格尔"此在"的澄明之境,却又超越其现象学框架。


三、乘便说的实践辩证法

"大乘三乘便"颠覆传统判教理论。表面矛盾(大乘本应统摄三乘)实为药病相治的方便法:声闻乘破常见,缘觉乘破断见,菩萨乘破空见,最终连"破"的立场也需消解。这种"法无定法"的思维,与维特根斯坦"梯子喻"(登岸弃筏)相通,却更强调修行次第的当下圆融。


全诗二十字构成微型哲学范式:前两句是"破"的否定性维度(对应龙树中观),后两句是"立"的肯定性维度(对应无著唯识),而"便"字点出二者超逻辑的统一——这正是大乘佛教"二谛圆融"的诗性表达。在符号泛滥的当代社会,这种直指心性的哲学更具解毒剂意义,提醒我们:真正的"镇魔"在于识破一切符号暴力的虚幻性。


上一条:胡立新诗词《贫道子-行音》
下一条:胡立新诗词《贫道子-镇魔》
相关文章
 时代温度——当代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在广东画院开幕 2023-03-22 17:33:04
 潘皓油画作品入藏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 2024-01-12 17:48:34
 《刹那》中的永恒:一念三千与命途澄明 2025-07-01 16:44:31
 赵孟頫最美手札都在这了! 2022-12-21 16:17:05
 北京798艺术区全面升级改造 2023-07-18 16:35:35
 “吴昌硕180周年诞辰书画印巡回展”走进马六甲 2024-12-09 17:21:30
 著名艺术家,中国民族书画院副院长张肇达教授为胡立新院长画像并 2016-04-27 19:24:06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山岩伏草》 2022-04-23 20:51:59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赞助商链接
  最新更新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信念》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物质》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现存》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智道》
 “集虚寻境——王明明中国古典园林作品展”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致当代艺术》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泉溪》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生灵》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烟花爆竹吟》
 全面解读贫道子的系列诗词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细胞》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真身》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归童》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灵异》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气场》
  阅读排行  
 谷枋鄄画作
 官景辉先生、宋家顺先生拜访胡立新居士
 著名书法家宋家顺先生为胡立新居士书写对联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胡立新居士和世界胡氏宗亲会深切缅怀胡乔木
 胡立新居士为中国书协理事宋家顺先生书写—
 胡立新居士为中宣部官景辉先生书写——景辉
 胡立新居士——毛泽东欣赏的长联
 胡立新居士将赴香港出席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
  墨海文馨——王继良国画精品展在中国文字
 由齐白石天价看市场的疯狂
 西班牙画家达利尘封画作即将在纽约亮相
 拍卖价是否该成为收藏定价器
 胡立新居士出席百年乔木——纪念胡乔木诞辰
  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第二届领导机构名单

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书画艺术网 | 世界胡氏宗亲网 | 中外新闻网 | 国家民委 | 中国民族书法美术网 | 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 | 雅昌艺术网 | 课程导报 | 书行天下 | 中国民族书画旅游网 | 华人频道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
     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C) 2009-2015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Copyright 2025, 版权所有www.mzwh.org. 联系邮箱: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