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犁锄间:胡立新《贫道子-随行》的尘世禅机
胡立新在《贫道子-随行》中,以“贫道子”自称,却铺展出一幅既扎根泥土又通脱宇宙的生命画卷。那“万古风月居长空”,寥寥数字便让亘古流转的时光与浩瀚长空中的风月凝成永恒之境,诗心直抵无限时空的交点。随后的“四时耕耘动地容”却陡然俯身大地,将四季轮回里默默不息的耕耘,与“动地容”的震撼相连——原来平凡劳动竟可拥有撼动乾坤的力量。
“播种固水踏船歌”一句,几组动作如珠玉串联:播种是生命的初萌,“固水”则暗含《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智慧,而“踏船歌”让劳作的艰辛在歌声里淬炼成精神升华的节奏。最终,“鱼欢相随映碧荷”,鱼荷相映之趣,分明是庄周濠梁之乐的亲切回响,澄澈水面映照出万物自得、天人合一的圆融境界。
此诗之妙,在于将“居长空”的宏大精神追求与“四时耕耘”的尘世行动无缝交融。作者非避世索居的修士,而是如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那般,于日常劳作中觅得道之真谛。那播种的手、固水的堤、踏歌的船,皆是修行道场。最末鱼戏碧荷的生动,恰是生命自由欢愉的象征,是劳动创造出的自然和谐,更是精神回归本真的光辉见证。
“贫道子”的“贫”,不是物质的匮乏,而是精神的富足与超然。其道心既在“万古风月”的浩渺中遨游,亦深植于“四时耕耘”的泥土芬芳里。在胡立新笔下,生命的价值既在耕耘大地,更在劳作的汗水中映照出万古风月。于是“道”不再是玄虚概念,而是“播种固水”的踏实身影,是“踏船歌”的嘹亮回响,更是“鱼欢相随”中那份无挂无碍的澄澈心境。
真正的修行不在名山古刹,而在每一次弯腰播种时,在每一声踏浪而歌里。当我们的双手深深融入大地,那“万古风月”的永恒光芒,便会在汗水的折射下照亮每一寸平凡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