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吟:火与道的静默证言
胡立新以“贫道子”之名写就的《青花瓷吟》,将一方青花瓷化为东方哲学的载体。诗中四句,句句皆是物性与道心的双重显影,在青白交辉间揭示永恒的道境。
“花青千年常滕青”以钴料之色直抵永恒。青花穿越千年风霜,釉色非但未褪,反而如藤蔓缠绕时光之柱,在静态中迸发不息的生命力。“滕”字点睛——青色非凝固的装饰,而是持续生长的活态精神。而“七彩透光路途闲”则彰显其超然气度:釉面折射虹光却不炫目,光华内蕴如得道者行于尘世而心游物外。
“素胚还原禅潜伏”深藏双重玄机。素胚经历窑火“还原”而蜕变,既是陶瓷工艺的关键工序,更是道家“返璞归真”的哲学象征。素白瓷胎如未染尘埃的本心,“禅潜伏”三字点破:至简至素中,静卧着禅定般的灵性,恰似《道德经》所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末句“厚意颜笑定霜风”将器物人格化为沧桑智者。积釉如积淀的岁月智慧,开片裂纹化作面对风霜的从容笑纹。任外界侵蚀如“霜风”凛冽,釉色依然笃定如初——此乃道家“安时而处顺”精神的具象化演绎。
全诗核心在“青花瓷”与“贫道子”的意象互证。素胚浴火重生如修道者淬炼本真,釉彩千年不褪似大道永恒。窑火的煎熬恰似修行的磨砺,最终成就静谧如水的道器。这青花瓷遂成东方美学与哲学的交汇圣物:青花纹饰如凝固的流水,素白胎体似澄澈的虚空,在动静相生间演绎“道法自然”的真谛。
胡立新借一方瓷器,在青白二色中参透东方智慧的精髓。此器立于时光激流中,以沉默诉说永恒的真义——真正的恒常不在喧嚣的占有,而在于素处以默的持守,在于历经淬炼后对本真的回归。青花瓷的静美,正是道在人间最澄澈的显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