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新诗词《贫道子-踏青》
翠竹黄花一片叶,明心归来正踏青,相伴甘露与霜寒,三伏秋水碧空蓝。
诗境重构:道心映照的踏青图
胡立新先生以“贫道子”之名作《踏青》,短短四句如微缩的乾坤。诗人将凡俗踏青升华为精神归返的仪式——翠竹黄花、甘露霜寒、三伏秋水,这些看似矛盾的意象在道心观照下,消融了对立,汇成圆融之境。新版本词序的微妙调整,更让诗境流动起道家特有的自然韵律。
“翠竹黄花一片叶”开篇即显道家气象。翠竹之劲节与黄花之幽芳,被“一片叶”轻轻统摄。此叶如《道德经》中“一生二”的“一”,蕴含阴阳相生之理。竹之虚怀若谷与菊之抱朴守真,在叶脉中交织成永恒的道韵。此非眼中之叶,而是观道者心中映现的“万物齐一”的宇宙缩影。
“明心归来正踏青”点醒全诗精神内核。“明心”非禅门顿悟,恰似庄子“心斋”后的澄明——洗尽尘劳,复归婴儿之柔。此刻踏青,双足未离尘土,心灵已游于“无何有之乡”。所谓“归来”,正是《道德经》“复归于朴”的回溯,在青草气息中重获天人合一的原初记忆。
“相伴甘露与霜寒”新句尤见道法自然。词序调整使甘露先行,霜寒随后,暗合“万物负阴而抱阳”的宇宙呼吸。道者眼中,甘霖与寒霜如阴阳二气流转,皆是“道”的显化。恰似庄子“安时而处顺”,苦乐皆为天道馈赠。这相伴非强求之和,乃“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自在圆融。
末句“三伏秋水碧空蓝”展开时空交响。酷暑三伏与微凉秋水,在碧空背景中交织成永恒当下。这“碧空蓝”正是道心的具象——如《庄子》所言“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的虚空胸怀。时间在此非线性流逝,而是四时并置的环状永恒,恰合“周行而不殆”的天道运行。
诗人自称“贫道子”,暗喻精神富足而形骸质朴。全诗如一幅道家修真图:踏青者行于尘世,心游太虚。翠竹黄花是道在草木间的显化,霜寒甘露是阴阳在舌尖的舞蹈,三伏秋水是时光在掌心的流转。当心灵与道合真,则万物皆为气韵生动的宇宙诗句。
道者踏青,踏的是生生不息的大化之径;道者观天,观的是周行不殆的宇宙心律。胡立新先生此诗,正是以文字为舟,渡人驶向那“澹然独与神明居”的逍遥之境——在碧空永恒的湛蓝里,照见自己本真的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