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破归青丹》
笔墨问道破无法,一泓池水泼丹青,众生有情着一点,元点聚气归祥和。
《贫道子-破归青丹》一诗以书画创作为喻,深入道家修行与宇宙生成哲学的核心,在二十八字的精妙布局中完成了一场从“破”到“归”的形而上学旅程。全诗通过“破无法-泼丹青-着一点-归祥和”的辩证运动,揭示了中国艺术精神与道家修炼哲学的内在统一性。
首句“笔墨问道破无法”开宗明义,将艺术实践等同于求道过程。“破无法”三字蕴含三重境界:一是破除“有法”之执,达《金刚经》“应无所住”的自由境地;二是超越“无法”之空,进入“即有即无”的中道观;最终抵达石涛《画语录》“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化境。笔墨在此不仅是工具,更是“以技进道”的媒介。
次句“一泓池水泼丹青”展现道家的自然创作观。“泼”字极富禅意,既暗合唐代泼墨山水“偶然天成”的美学,又体现《道德经》“道法自然”的哲学。池水喻心性之本真,丹青象征艺术之创造,暗示真正的创作犹如“池水自照”,是心灵本源的自然流露,与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脉相承。
第三句“众生有情着一点”实现哲学转折。在破除一切法执后,诗人反而强调“着一点”的重要性——这恰是道家“归根复命”思想的体现。《道德经》“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的“复”字,正与此“着一点”相通。此“点”既是书画中的笔墨落点,亦是修行中的觉照初心,更是宇宙生成论中的原初奇点。
末句“元点聚气归祥和”揭示终极境界。“元点”概念极具现代性与宇宙性,既呼应《易经》“太极生两仪”的宇宙发生学,又暗合现代物理学宇宙源于奇点的猜想。而“聚气”则源自道家内丹学说,指能量凝聚升华的过程,最终归于“祥和”这一充满伦理温情的境界,体现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终极关怀。
全诗在二十八字中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哲学循环:从破除我执法执开始,经由自然流露的创作阶段,通过关键性的“着一点”实现转折,最终达到能量凝聚、回归本源的和谐境界。这种“破-立-归”的辩证结构,深刻体现了道家“反者道之动”的核心思想,以及中国艺术哲学中“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审美理想。
诗人以“贫道子”为号,以“青丹”喻道,将书画创作与性命修行完美融合,在笔墨氤氲间展现了中国人特有的修行智慧——在日常艺术中实现形而上的超越,这正是中国哲学“道器不二”精神的诗意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