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环保吟》
环保即生态,发展护三宝,蓝天游白云,山水可坐观。
简朴即丰盈:《贫道子-环保吟》中的道家生态智慧
胡立新先生的《贫道子-环保吟》以极简笔墨勾勒出一幅生态理想图景:“环保即生态,发展护三宝,蓝天游白云,山水可坐观。”这四句二十字,蕴含着深厚的道家哲学智慧,为当代生态危机提供了一剂清凉解药。
诗题“贫道子”三字已点明主旨。“贫”非贫穷,而是道家倡导的简朴生活态度,一种对物质欲望的自觉限制;“道”是自然运行的根本规律;“子”则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人格。三者合一,勾勒出一个懂得在自然限度内生活的理想人格形象。
“环保即生态”一句,看似同义反复,实则深刻。它打破了将环保视为外在任务的思维定势,揭示环保本质上是回归生态本然状态。道家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护三宝”中,“三宝”源自老子《道德经》:“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在生态语境下,“慈”是对万物怀有慈悲之心;“俭”是节约资源、适度消费;“不敢为天下先”则是不妄图凌驾于自然之上,不以技术创新之名行生态破坏之实。这种发展观与当代“去增长”理论不谋而合。
“蓝天游白云,山水可坐观”描绘的不仅是优美风景,更是一种生态审美体验。当蓝天白云成为常态,当山水成为可静坐观赏的景致,意味着人类已学会在自然中安顿心灵,而非无止境索取。这种“坐观”态度,正是道家“无为而治”的生态实践——减少干预,尊重自然节律。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的今天,《贫道子-环保吟》提醒我们: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价值观的重塑。当我们从贪婪的掠夺者转变为自然的欣赏者,从生态系统的破坏者转变为生态共同体中的谦逊成员,简朴生活便不再是牺牲,而成为更高品质的生存方式。
这首短诗向我们昭示:真正的环保不是外在的强制规范,而是内在的心灵转向;不是未来的遥远理想,而是当下即可实践的生活方式。当我们学会在自然面前保持谦卑,在欲望面前懂得克制,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便不再是奢侈品,而成为我们每日可“坐观”的生活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