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新诗词《贫道子-踏重阳》
东江掠影白鹭飞,归童拾趣满翠微,双岩依然胡公笑,多情何须寻旧林。浅酒吟歌步云高,山竹玄管意相随,今夕明夕复明夕,朝朝夕夕与君唱。
山水间的永恒慰藉——读胡立新《贫道子-踏重阳》
胡立新先生的《贫道子-踏重阳》是一幅用文字绘就的重阳行吟图,更是一曲穿越时空的生命哲思。诗中“东江掠影白鹭飞,归童拾趣满翠微”的开篇,以流动的笔触勾勒出山水与人情的和谐共生——白鹭划过江面的瞬间灵动,孩童归途中的天真意趣,使秋日的翠微山色顿时溢满生机。这种生机不是喧闹的,而是内敛而丰盈的,它暗示着我们:生命的乐趣不必远求,就在眼前的山光水色与日常人情之中。
“双岩依然胡公笑”一句,巧妙引入历史与文化记忆。胡公何人?或指历代隐逸高人,或为诗人自况。那屹立不变的双岩与超然的笑声,构成对时间流逝的从容应答。紧接着的“多情何须寻旧林”,更是点睛之笔——它既是对执着于追寻过往的多情者的温柔劝解,也道出了一个深刻哲理:当人能够以充盈的情感活在当下,每一片竹林都是心灵安居之所,不必固执地追怀已逝的风景。
下阕“浅酒吟歌步云高,山竹玄管意相随”将诗意推向更高境界。诗人踏着云气漫步,以山竹为笛,让自然万物成为心灵的知音。这不再是简单的游山玩水,而是物我两忘的精神交融,是生命与宇宙的深情唱和。
最耐人寻味的是结尾:“今夕明夕复明夕,朝朝夕夕与君唱。”诗人没有落入“人生几何”的传统悲叹,而是将线性时间转化为循环往复的咏叹。每一个“今夕”与“明夕”的叠加,每一个“朝朝”与“夕夕”的绵延,都在与“君”——可能是知己、自然、乃至永恒本身——的唱和中获得了超越时间的意义。
这首《踏重阳》因而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及时行乐”与“人生苦短”双重主题的创造性回应。它告诉我们:生命的慰藉不在于逃避时间的流逝,而在于在每一个当下与美好建立深刻联结;山水之趣不只是暂时的慰藉,更是永恒的心灵故乡。当我们能够以孩童般的本真“拾趣”于翠微,以胡公般的超然笑对沧桑,以诗人的敏感与天地同歌,那么每一个重阳都成为生命的庆典,每一次登高都成为精神的飞升。
在这首诗中,我们读到的不仅是重阳的秋色,更是一种将瞬间铸成永恒的生命智慧——在与山水、与友人、与自我的和谐共处中,人终于能够在流转的时光里安顿此心,唱出属于自己的不朽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