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诗词园地     书刊编辑     理论研究     学术交流     专业培训     国际合作     咨询服务     经典展厅     当代名家     艺术资讯  
 
北京时间
新闻公告: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资讯 >> 阅读文章
 站内查找:

80后立志做徽派版画当代接班人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0-12-16 10:17:29 查看次数:1581

  徽派绘画的当代新创


  黄山有一群来自全国各地、毕业于黄山学院的“80后”年轻人,专门从事徽派版画工艺,立志成为当代接班人。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后导师薛永年看到他们作品后欣喜地称,这群年轻人在版画创作上十分用心,精益求精,艺术个性已初步显露出来,有表现力之美的大气。难得的是他们善于在创新中自觉接续地域和历史文脉,运用安徽特有的视觉资源,从而表现出潜力。为徽派版画技艺传承注入新鲜的血液。


  24岁的黄山版画院理事胡以超1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08年7月大学毕业后,几个同学怀揣着对徽派版画艺术的热情走到一起,为了解决生计问题,几个人合租一间民房,每人出资十元印发美术培训传单,以此起步,在创业的同时专注于徽派版画的研究与创作。先后创立了黄山版画院和0757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经过共同努力,这些版画作品先后参加了中国第十八届版画作品展、韩国现代国立美术馆邀请展等多个大型展览,多部作品获奖,并受到国内美术界专家的关注和肯定。


  黄山学院副院长樊嘉禄对记者表示,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大学生是传承民间艺术的重要力量,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而团队协作更能把这种文化发扬光大。


  徽派版画源于刻书,起于南宋,盛于明中叶。它由兴起、鼎盛、创新、传播,逐渐形成完整的徽派版画体系,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国内外版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上个世纪90年代后,徽派版画创作队伍明显萎缩。因此,传统版画传承突围更需要年轻的力量。刀痕木韵,古意今情。这几名大学生提出的“立足皖山徽水、依托徽学底蕴、继承徽派文脉、营造徽式语境”主张值得关注。

上一条:辽博古铜镜展“八大问号”:铜镜是纯铜造的吗
下一条:东巴文:世界上唯一的象形文字继续活下去
相关文章
 诗意江南——2024·中国工笔画(册页)作品展征稿通知 2024-02-08 11:45:16
 当代展览体验式场景的营造与生成 2022-12-29 16:58:28
 笔墨军魂 汪观清军事题材作品及相关史料展在沪展出 2023-08-02 16:59:19
 走近国画大师潘天寿:“画画只是副业” 2024-12-30 16:54:55
 文化学者胡立新:做艺术的“上师” 2022-06-19 07:48:31
 收藏开销高达藏品价值的15% 艺术品收藏的隐形成本 2010-10-08 16:16:17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莲步》 2023-03-27 22:05:47
 南山——徐佩瑾作品展暨山水写生系列学术研讨会在绍兴博物馆举办 2024-01-31 17:24:09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赞助商链接
  最新更新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归途》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中正平和》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丁然》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红木礼赞》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如是观》
 《贫道子--静水深流》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狮子吼》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洗浣纱》
 胡立新(贫道子)诗书画禅意新水墨(山水)
 胡立新题画诗《贫道子--相随》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虎园》
 迄今最大规模陈逸飞回顾展登陆浦东美术馆
 贫道子水墨行一
 贫道子水墨行二
 贫道子题诗水墨画之三
  阅读排行  
 谷枋鄄画作
 官景辉先生、宋家顺先生拜访胡立新居士
 著名书法家宋家顺先生为胡立新居士书写对联
  胡立新居士和世界胡氏宗亲会深切缅怀胡乔木
 胡立新居士为中国书协理事宋家顺先生书写—
 胡立新居士为中宣部官景辉先生书写——景辉
 胡立新居士——毛泽东欣赏的长联
 胡立新居士将赴香港出席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
  墨海文馨——王继良国画精品展在中国文字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由齐白石天价看市场的疯狂
 拍卖价是否该成为收藏定价器
 西班牙画家达利尘封画作即将在纽约亮相
 胡立新居士出席百年乔木——纪念胡乔木诞辰
 胡立新居士——唾液:人体自带的抗癌第一道

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书画艺术网 | 世界胡氏宗亲网 | 中外新闻网 | 国家民委 | 中国民族书法美术网 | 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 | 雅昌艺术网 | 课程导报 | 书行天下 | 中国民族书画旅游网 | 华人频道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
     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C) 2009-2015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Copyright 2025, 版权所有www.mzwh.org. 联系邮箱: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