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篆刻在明代文、何之后,在理论与实践上得到更大发展,风格各异派支繁衍,成为专门之学。特别是清代碑学盛行,碑学书家无不兼擅篆刻,除赵之谦为我们熟知外,金农、桂馥、何绍基等均精篆刻。清代篆刻与其碑学是相辅相成的,早中期主要的篆刻大家都是安徽与浙江籍的,当然也有侨居扬州的,所以一直有浙派与徽派之说。浙派指“西泠八家”,徽派又有歙派、皖派之说。

赵之谦(1829—1884),中国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铁三、憨寮、又号悲庵、无闷、梅庵等。所居曰“二金蝶堂”、“苦兼室”,官至江西鄱阳、奉新知县,工诗文,擅书法,初学颜真卿,篆隶法邓石如,后自成一格,奇倔雄强,别出时俗。
善绘画,花卉学石涛而有所变化,为清末写意花卉之开山。篆刻初学浙派,继法秦汉玺印,复参宋、元及皖派,博取秦诏、汉镜、泉币、汉铭文和碑版文字等入印,一扫旧习,所作苍秀雄浑。青年时代即以才华横溢而名满海内。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隶、篆的笔法融为一体,相互补充,相映成趣。赵之谦曾说过:“独立者贵,天地极大,多人说总尽,独立难索难求”。他一生在诗、书、画、印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大师。赵之谦的篆刻成就巨大,对后世影响深远。

赵之谦:《仁和魏锡曾稼孙之印》
在浙派、皖派风靡印坛百年之后,作为篆刻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清末篆刻走上了一条"印从书出"、"印从刀出"、"印外求印"的复合型创作道路。至此,篆刻艺术的形式与审美体系得以最终形成。自此,篆刻家在创作中所考虑的,是如何实现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实现各自的审美理想。晚清篆刻,可谓是名家辈出,而就风格而言呈现出更多样化的色彩,但这些又几乎都是以赵之谦、吴昌硕、黄士陵三家篆刻为源头的,而且其中成就卓著者,又无不是以上三家的结合求之。

赵之谦:《朱氏子泽》

赵之谦:《为五斗米折腰》

赵之谦:《赵之谦印》

赵之谦:《以分为隶》
益甫手段


益甫手段
此甲寅四月,在杭州作。
2.80cm×2.80cm
青田石



悲盦


悲盦
家破人亡,更号作此。同治壬戌四月六日也。撝尗记。
2.10cm×2.10cm
青田石



赵之谦印


赵之谦印
稼孙索余少作,因检此示之。同治壬戌六月记于福州。
2.80cm×2.80cm
青田石



二金蝶堂


二金蝶堂
二金蝶堂,述祖德也。旧有此印,今失之矣。既补刻,乃为铭曰:“旌孝子,七世祖。十九年,走寻父。父已歾,负骨归。启殡宫,金蝶飞。二金蝶,投怀中。表至行,大吾宗。遭乱离,丧家室。剩一身,险以出。思祖德,惟下泪。刻此石,告万世。”同治纪元壬戌夏,赵之谦辟地闽中作记。此石制纽浑朴,百余年物也,以二百钱得之惇仁里徐氏肆中。
2.80cm×2.80cm
青田石


稼孙


稼孙
稼孙目予印为在丁、黄之下,此或在丁之下黄之上。壬戌闰月,撝尗。
1.60cm×1.60cm
寿山石



鉴古堂


鉴古堂
魏稼孙述其高祖芦溪先生,自慈溪迁钱唐,乐善好施予。子秋浦先生继之,盛德硕学,为世宗仰,一时师友如龙泓、玉几、息园、大宗交相敬爱。所居鉴古堂题额,龙泓手笔也。自庚申二月,贼陷杭州,稼孙举家奔辟,屋毁于火。辛酉冬,余入福州,稼孙来相见。今年夏,余赴温州,书来属刻印,时得家人死徙、居室遭焚之耗,已九十日矣。以刀勒石,百感交集,系之辞曰:“惟善人后有子孙,刀兵水火无能冤,石犹可毁,名长存。”同治纪元壬戌九月,赵之谦。
3.90cm×3.90cm
寿山石




二金蝶堂双钩两汉刻石之记


二金蝶堂双钩两汉刻石之记
大清同治二年八月二十五日刻,时客京师半载余矣。
4.20cm×3.00cm
昌化石



绩溪胡澍川沙沈树镛仁和魏锡曾会稽赵之谦同时审定印


绩溪胡澍川沙沈树镛仁和魏锡曾会稽赵之谦同时审定印
余与荄甫以癸亥入都,沈均初先一年至。其年八月,稼孙复自闽来。四人者,皆癖嗜金石。奇赏疑析,晨夕无闲,刻此以志一时之乐。同治二年九月九日,二金蝶堂双钩汉碑十种成,遂用之。3.20cm×5.40cm
青田石



汉石经室


汉石经室
小蓬莱阁汉《石经》残字,闻尚在人间。均初将求而得之,詺其室以俟。癸亥秋,悲盦刻。是岁除夜,均初来告,已得《石经》。元日早起,亟走相贺,出此纵观,欢憙如意,遂纪于
2.80cm×2.80cm
青田石



沈树镛同治纪元后所得


沈树镛同治纪元后所得
篆分合法,本《祀三公山碑》。癸亥十一月,悲盦。
2.60cm×2.50cm
青田石



福德长寿


福德长寿
龙门山摩崖有“福德长寿”四字,北魏人书也。语为吉祥,字极奇伟。镫下无事,戏以古椎凿法,为均初制此。癸亥冬,之谦记。
2.20cm×2.00cm
青田石



餐经养年


餐经养年
同治三年上元甲子正月十有六日,佛弟子赵之谦为亡妻范敬玉及亡女蕙、榛,造像一区。愿苦厄悉除,往生净土者。
4.30cm×4.20cm
青田石




朱志复字子泽之印信


朱志复字子泽之印信
生向指《天发神谶碑》问,摹印家能夺胎者几人,未之告也。作此稍用其意,实《禅国山碑》法也。甲子二月,无闷。
2.40cm×2.50cm
青田石



不见是而无闷


不见是而无闷
悲盦居士甲子以后更号无闷。刻此记之。
2.00cm×2.10cm
青田石



赵之谦印


赵之谦印
龙泓无此安详,完白无此精悍。
2.50cm×2.50cm
青田石



魏锡曾印




稼孙


稼孙
取汉镜詺意,悲盦。
1.30cm×1.30cm
寿山石



寿如金石佳且好兮


寿如金石佳且好兮
沈均初所赠石,刻汉镜铭,寄次行温州。此蒙游戏三昧,然自具面目,非丁、蒋以下所能,不善学之,便堕恶趣。悲翁并志。
3.10cm×3.10cm
寿山石



以分为隶


以分为隶
闻之谦之印百又一方,在津已将卅载,乙未冬与朱咏葵兄踏雪相寻,始得一亲。翌年小除,竟为余斋中物,快何如之!丁酉元日,钱君匋记于上海丛翠堂。
4.30cm×4.20cm
青田石



灵寿华馆


寿如金石佳且好兮


树镛审定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


宝董室


魏锡曾收集模拓之记

汉石经室


北平陶燮咸印信


元佑党人之后·赵之谦印(对印)


之谦

我欲不伤悲不得已

结习未尽

臣之谦·赵孺卿


二金蜨堂双钩两汉刻石之记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曹籀

悲盦

吴县潘伯寅平生真赏

赐兰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