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新诗词《贫道子-苍树》
苍树向下又向上,乾坤一体护真身,不问岁月悠自在,无念喜得通神灵。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胡立新先生一首《贫道子-苍树》,仅四句却深藏玄机,在苍劲古树形象里,悄然托出道家修行的至境。那树“向下又向上”的独特姿态,岂非阴阳流转、乾坤相合的生动映照?树根深扎,承接大地之滋养;枝叶扶疏,承接天光之化育。树身沉默而稳固,却正是贯通天地、动静相谐的“道枢”——它不动如山,却使天地的生机在体内流转不息。
树如此,人亦如此。“不问岁月悠自在”一句,道破了生命与时间共处的大智慧。苍树不汲汲于春秋轮回,人又何必执念于时光流逝?庄子曾慨叹:“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天地赋予我们形体与生命,自蕴藏其本真的节奏。生命如树,本无需在时光的漩涡里挣扎焦虑,而是该在岁月长河中悠然扎根,静待丰盈。树影婆娑间,正启示我们放下执着,归附自然浩荡的律动。
“乐得无念通神灵”一句,则直指修炼的心法真谛。这“无念”二字,非枯槁死寂,亦非浑沌无知,而是洗尽尘世纷扰后明镜般澄澈空明的心境。《清静经》云:“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树之无念,在于它全无挂碍,只顺应阳光雨露而生长;人之无念,则在于放下机巧算计,使心灵如镜台清明无尘。此时“通神灵”便不再是玄虚的祈盼——生命内在的灵明与宇宙的生机浑融为一,精神便自然能游于天地浩渺之境。
苍树无言,却是天地间活生生的修行范本。它那向下扎根的沉潜与向上生长的伸展,正是修道者内固本真、外应乾坤的生动象征。树的沉默恰是生命最深沉的言说:当人放下对时光的忧惧,涤荡心中杂念尘埃,生命便能如树般在天地间舒展自在的枝叶。
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一棵立于天地之间的“苍树”?根须向下深扎于尘世土壤,枝干向上舒展于精神天空。此间奥秘,只在那份不为岁月所催的自在与无念——当生命像树一般,既承负大地又拥抱天空,既安于寂静又蕴藏生机,便能于最平凡深处,照见万物一体的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