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新诗词《贫道子-行脚》
绝壁通天梯,行脚缝隙里,闲步皆就位,身心妙如莲。
胡立新《贫道子-行脚》这首二十字小诗,以极简意象勾勒出修行者“行脚”途中的身心境界,字间藏着对“困境与超越”“行动与安住”的深层叩问,绝非单纯的旅途记录。
“绝壁通天梯”是开篇的张力所在:“绝壁”是绝境,是修行中难免遇到的困顿——可能是身心的局限,也可能是外在的阻碍,它象征着“无路可走”的桎梏;但“天梯”偏生于绝壁之上,这“天梯”从不是具象的阶梯,而是困境中生出的“超越可能”——修行的本质,从不是避开绝壁,而是在绝壁之上看见向上的路径,于绝境里寻得突破的契机。
“行脚缝隙里”则把视角从“绝壁”的宏大拉到“缝隙”的细微。“行脚”是修行者的践行,本应是开阔的行走,却偏偏落在“缝隙”之中——这“缝隙”是更具体的限制,是日常修行里的细碎难题、身心的局促之处。它暗合修行的真相:真正的践行从不在坦途,而在“缝隙”般的狭窄与受限里——在有限中坚持,在局促中专注,才是“行脚”的深意。
“闲步皆就位”是全诗的境界转折。前两句有“绝壁”的险、“缝隙”的窄,透着紧绷感,但“闲步”二字瞬间松了下来——这“闲”不是懈怠,是对困境的不执着:哪怕在绝壁缝隙间,脚步仍能从容,因为修行者的“就位”,从不是外在环境的“安稳”,而是内心的“安住”。无论身处绝壁还是坦途,只要心不慌、步不乱,便处处是“就位”之地,这是“境随心转”的从容。
末句“身心妙如莲”则是修行的终境。莲的意象历来与“清净”“超脱”相关,但此处的“妙”,不在莲的洁净本身,而在“身心如莲”的过程——莲从淤泥中生出,正如修行者的身心,是在“绝壁”“缝隙”的“淤泥”般困境中净化而来。当内心能在绝境中安住、在限制中从容,身心便挣脱了困境的束缚,如莲般出尘,既扎根于“行脚”的实践,又超脱于困境的纠缠,达到“妙”的通透。
整首诗以“行脚”为线,实则写的是修行者的心灵成长:从“见绝壁”的困境觉知,到“行缝隙”的践行坚持,再到“闲步就位”的内心安住,最终抵达“身心如莲”的超脱境界——它告诉我们,真正的修行,是在有限中活出无限,在困境中修得从容,让身心在践行里开出清净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