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梦姥姥仙游》
昨夜东湖昨夜风,炎夏乘凉梦游中,见姥姥,神采奕然复还魂,青草初长踏歌声。相牵手,温如玉,轻轻身姿作活剧。湖光山影练舞台,道姑愧颜无地容,忽然,醉香气蒸蓝采和。朝见鸾凤七彩中,溪江落暮静水流,明晖长景五维空,月兔宫阙高嵯峨。仙乘,云鹤笙箫悠然行。透玲珑,九霄正举化昆仑。一无风雨一无晴。归兮!
梦渡生死:胡立新《梦姥姥仙游》中的永恒慰藉
胡立新先生的《贫道子-梦姥姥仙游》以梦境为舟,以诗意为桨,完成了一场穿越生死界限的精神航行。这首词不仅是对逝去亲人的深情悼念,更是对生命永恒可能性的诗意求证,在虚幻与真实的交织中,构建起一个足以安放生死、化解悲痛的灵性空间。
"昨夜东湖昨夜风"的开篇,以复沓的节奏营造出梦境的迷离氛围。两个"昨夜"的叠加,既暗示时光的层叠,又为接下来的超现实相遇铺设背景。当姥姥"神采奕然复还魂"地出现时,死亡带来的缺席被瞬间填补,取而代之的是超越物质存在的生命延续。
"青草初长踏歌声"——这或许是全词最动人的意象。初生的青草象征生命的循环不息,踏歌而行则展现了逝者在新维度中的欢愉状态。诗人牵住的那双"温如玉"的手,既是对往昔亲密接触的真实回忆,更是对"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这一哲思的具身化体验。
词中道教意象的运用极具深意。从蓝采和的醉香到鸾凤七彩,从月兔宫阙到云鹤笙箫,这些意象并非简单的神话堆砌,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超越性空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九霄正举化昆仑"的升华——昆仑在道教传统中不仅是仙山,更是连通天地的宇宙之轴,暗示着这场梦游已从个人情感体验上升为宇宙性的精神旅程。
"一无风雨一无晴"的结句,既呼应东坡"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又展现出更为彻底的超越性。风雨与晴既指天气,更是人生际遇的隐喻。当诗人同时超越这两者,便抵达了不随外境转动的绝对安宁。
这首词为面对死亡的现代人提供了独特的精神资源。在科学理性解构了传统彼岸想象的今天,胡立新先生通过诗意的再造,让我们看到:逝者并非消失,而是进入了另一种存在维度;悼念不必悲伤,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想象,与逝者建立新的联结。
《梦姥姥仙游》最终告诉我们:真正的告别不是遗忘,而是以新的方式记住;不是结束关系,而是转化关系。当诗人说"归兮"时,他不仅在送别姥姥返回她的世界,也是在召唤我们回归那个本来清明、懂得与永恒对话的内心家园。在这首词营造的梦境中,生与死的界限变得透明,而爱,成为了穿透这一切的永恒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