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诗词园地     书刊编辑     理论研究     学术交流     专业培训     国际合作     咨询服务     经典展厅     当代名家     艺术资讯  
 
北京时间
新闻公告: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资讯 >> 阅读文章
 站内查找: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皮肤》


来源:中国民族书画院-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5-04-27 18:05:50 查看次数:69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皮肤》

皮肤通筋骨,心相光大千,归尘万物生,舍利坐净土。写于北京


皮肤:生命的天体与精神的圣殿

胡立新《贫道子-皮肤》以四行短章构筑起一座禅意盎然的宇宙模型。在皮肤这个看似寻常的生理边界中,诗人展开了对生命本质的哲学叩问,将肉身与宇宙、现世与净土、存在与消逝编织成充满张力的精神图景。

"皮肤通筋骨"以解剖学视角开启诗性思考。皮肤不再是简单的生物屏障,而是连接着筋骨的生命通道。这种由表及里的空间穿透暗合道家"形神合一"的修行理念,皮肤既是最外层的感知器官,又是通向生命内核的神秘甬道。当诗人将"心相光大千"注入其中时,皮肤的物理属性开始向精神维度裂变——每一寸肌肤都成为映照三千世界的棱镜,每个毛孔都闪烁着宇宙的星光。这种显微与宏观的辩证转换,令人想起佛经所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宇宙观。

在"归尘万物生"的禅机里,诗人解构了生死对立的传统认知。皮肤作为生命最脆弱的保护层,终将归于尘土,但这种消逝并非终点,而是万物循环的起点。这种返本归源的智慧既包含着庄周"物化"的哲思,又暗合佛家"成住坏空"的轮回观。当诗人最后将视线投向"舍利坐净土",皮肤的终极意义在涅槃之境中得到升华——肉身虽逝,精神却凝结为舍利,在净土中获得永恒。这种从物质到精神的超拔,构成了完整的修行闭环。

全诗在方寸之间完成了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精神跃迁。皮肤既是承载生命重量的容器,又是丈量精神维度的标尺;既是回归尘土的必经之路,又是通往净土的修行法门。在当代都市的钢筋森林里,诗人以如此精妙的意象组合,为现代人构建起一座安放灵魂的禅意空间。这或许正是北京这座古老都城给予诗人的特殊启示: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唯有保持对生命本质的觉知,才能在喧嚣中守护内心的净土。

上一条:贫道子题诗水墨画之三
下一条: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物性》
相关文章
 半世情缘 冷暖四季——齐白石定居京城与《四季屏》的艺术创作 2022-12-29 17:06:46
 杭州贫道子(胡立新)文化会客厅昌化鸡血石品鉴会之二 2023-08-03 15:20:52
 欢喜祥和的北京元旦 2025-01-01 21:29:18
 民间收藏文物将建立定级机制 2009-08-25 10:14:36
 东坡吟 2022-07-14 21:09:38
 王蜀宫妓图:唐伯虎笔下的四美人 2023-03-28 17:38:09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立春应景》 2024-02-04 11:10:36
 道中相爱:阴阳和合里的宇宙真意 2025-07-07 10:18:45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赞助商链接
  最新更新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信念》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物质》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现存》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智道》
 “集虚寻境——王明明中国古典园林作品展”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致当代艺术》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泉溪》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生灵》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烟花爆竹吟》
 全面解读贫道子的系列诗词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细胞》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真身》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归童》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灵异》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气场》
  阅读排行  
 谷枋鄄画作
 官景辉先生、宋家顺先生拜访胡立新居士
 著名书法家宋家顺先生为胡立新居士书写对联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胡立新居士和世界胡氏宗亲会深切缅怀胡乔木
 胡立新居士为中国书协理事宋家顺先生书写—
 胡立新居士为中宣部官景辉先生书写——景辉
 胡立新居士——毛泽东欣赏的长联
 胡立新居士将赴香港出席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
  墨海文馨——王继良国画精品展在中国文字
 由齐白石天价看市场的疯狂
 西班牙画家达利尘封画作即将在纽约亮相
 拍卖价是否该成为收藏定价器
 胡立新居士出席百年乔木——纪念胡乔木诞辰
  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第二届领导机构名单

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书画艺术网 | 世界胡氏宗亲网 | 中外新闻网 | 国家民委 | 中国民族书法美术网 | 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 | 雅昌艺术网 | 课程导报 | 书行天下 | 中国民族书画旅游网 | 华人频道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
     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C) 2009-2015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Copyright 2025, 版权所有www.mzwh.org. 联系邮箱: 在线QQ: